打造一个有“质量”的贸易强国
中国企业能否打造出新型国际竞争力,关键取决于能否培育起以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产品质量优势,以质量立国
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年度外贸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突破了4万亿美元大关,但7.6%的增速仍然还在个位数。预计2014年,外贸增速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的超常规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今,面对增速回落、传统优势的走弱,如何实现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由“贸易大国”转为“贸易强国”?
答案就在于培育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这种新优势,是以全方位提升生产要素质量为核心、以提升产品质量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以体制改革和政策优化为保障的系统性优势,着力于提高外贸效益。
受资源约束,低成本的要素投入、数量扩张,越来越难以维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环境、能源、水资源等在内的全要素质量,重中之重是能提供供给稳定的、效率较高的熟练劳动力大军,从人口大国演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令人欣慰的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许多企业已把职工技能培训、素质提升作为常规工作。
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各国都在谋求调整经济结构,同质化的产品极易被他国替代,由此,国际贸易的竞争也由价格竞争、规模竞争逐步转向质量竞争。中国企业能否具备新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取决于能否培育起以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产品质量优势。质量立国的核心是塑造产品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改变廉价低质的产品形象;而持续的技术研发创新是塑造品牌的关键;良好的服务是品牌维护的主要手段。
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意味着加工贸易要逐渐由加工组装环节向产前研发、产后营销的价值链高端攀升,技术创新则是价值链升级的关键。首先,要跟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趋向,加大国家对新技术的基础研究投入,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缓解制造业日益趋紧的要素约束。其次,在深化对外开放中,加强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鼓励中外联合研发新技术。再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消除企业创新的制度瓶颈,鼓励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形成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机制,全方位推动技术结构升级。
说到底,我们应该通过贸易政策,着重培植以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和品牌为核心的新型竞争优势;通过进行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不断为我国产品出口开拓新市场;通过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发挥利润转移效应和进口保护、出口促进效应,提升出口竞争力;通过适度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促使国内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唯如此,才能实现“质量立国”,向“贸易强国”的目标迈进。
(桑百川/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