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事件,摆出的不“乌龙”问题
日前香港卫生署称,深圳同安药业生产的维C银翘片含有违禁成分,对人体副作用较大。这个通告引发内地维C银翘片的危机。21日深夜,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则连夜通告,最终将“维C银翘片风波”定性为一场由于香港卫生署的不严谨操作导致的“乌龙”事件。(6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近几年中国的药品安全事件不断增加。2006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2009年,江苏曝出狂犬疫苗造假大案,使至少1000万人受害;2012年,又发生了毒胶囊事件。药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公众用药的焦虑。维C银翘片或许是一次“乌龙”事件,可是它却承载着一个一点都不“乌龙”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药品安全问题出现。
越来越多的药品安全事件暴露出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但政府监管为什么作用不明显呢?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整个城市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化进程过快,超过市场与政府所能调节的范围所导致的问题。
城市化的进程过快,使城市人口增加太快,群体陌生感增强,人人做事只顾自己。越是人口多、发展快的城市,人与人之间越是陌生。刚走出家门,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家长朋友常常会对我们说:“在城市理,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别人不能轻易相信。”的确,今天我们的城市发展好像走向了一条钱与权的死胡同,所有进城市的的人都是奔着这两样去的。在一个到处是用钱与权说话,而缺少朋友、感情的地方,人与人之间是陌生的,干任何事情不必去管别人好坏,做事不择手段,自己得利就好。这种群体陌生化,使得社会的公信力越来越低,从而引发了一大堆的社会问题。
城市化的进程过快,使得政府监管滞后,许多问题管理难以“治本”。 2006年的“齐二药事件”暴露出了药品从原料采购、药品生产,到进入市场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些内控不力或监管疏漏的问题。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城市发展太快,人太多,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而政府相关部门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往往是“就事论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使得安全事件一次次发生。
城市化的进程过快,政府调节力度不够,使得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更加显著。我国是实行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经济管理政策,但是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使得政府调节缺少有效管用的办法和制度。几年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便开始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但药品安全问题依然频发,可见政府调节中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最近才出现。
笔者认为,维C银翘片等药品安全事件只是城市化发展过快中的一个问题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中还出现了许多其他各个方面的社会问题。这是社会有农村向城市转变的体现,也是社会转型的体现,但它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国家亟待改变的体现。
- 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2018-01-23
- 不应用经济学来跳大神2014-06-27
- 首都经济圈“一主”如何“多副”2014-05-21
- 郑州晚报:“居住年限”如何成为市民化的“班车”?2014-03-25
- 从“鬼城”频现看城市化路径2014-03-05
- 在“紧箍”下“涅槃”2014-03-05
- “逆城市化”倒逼更深层次制度改革2013-10-30
- 韩昊英:规划能承受城市化之重任吗201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