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涨价谣言警示了什么?
作者:奚旭初
25日,“传下月起天然气价格每立方或涨1元”的消息迅速占据各大网站的头条。当日股市开盘,A股天然气股票价格飙升。当天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称,涨价消息是无稽之谈。该官员指出,天然气关系民生,政府部门十分慎重,绝不会轻易做出决定。(3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发改委官员辟谣,让老百姓松了一口气。然而一天之内真假消息如过山车上天入地,这样的震荡又如何让人释怀?刚刚还是万众瞩目的“重磅消息”,转眼就成了假货赝品,这样的情形,这些年见得已实在太多。尤具讽剌的是,消息一经披露,相关调查、评论也蜂拥跟进,焉知这弹赞褒贬竟是源于空穴来风。从这个真假易身中,我们或许能恍然有悟:为什么“忽悠”会成流行词?
比如曾有媒体称:国务院医改办或出台文件,医院药品提成将从“暗扣”变“明扣”。这条消息很快被证实为假新闻。又比如有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这一数字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引起恐慌──当前我国全年财政收入也就是10万亿,养老金缺口高达18万亿多,这么大的窟窿怎么能填得上?但随后相关部门澄清,不存在18.3万亿元缺口。再比如今年3月7日午间有媒体报道,证监会将重启IPO,下午股市开盘后立马狂泻,下午两点传言再次传来:“证监会紧急纠正媒体报道”,随后股指止跌回升。诸如此类情形,还能举出不少。
假消息一次次让人虚惊。然而虚惊本身其实就是一面镜子,集中映射出一连串问题,并且放大了信任缺失的社会心态危机。有一种说法叫做“谣言止于智者”。这个说法其实不靠谱。当假消息、假新闻打着权威的幌子登堂入室,铺天盖地,人们拿什么作判断其真伪的依据,又有几个人能做闲庭信步的“智者”?这几年,人们的“不信任感”强化了,谁说的都不信,似乎成了思维定势。这种信任危机,源自一次次曝出的假消息使公众对很多东西都表示怀疑。如果说“习惯性怀疑”敲响了警钟:重建社会信任已是迫在眉睫,那么假消息、假新闻没完没了地在公信力的伤口撒盐,又警示了什么?
消息、新闻是假的,但出笼的原因一定是真的。比如媒体、记者为了“抓眼球”,捕风捉影、胡编滥造,无中生有,炮制出耸人听闻的“独家新闻”、子虚乌有的“最新消息”,以此作为哗众取宠的“卖点”。另外,一些假消息、假新闻的背后,或许更掩藏着资本市场上利益集团制造动荡获利的不可告人的惊天阴谋。不管什么情况,有关部门都应介入调查,追究真相,严惩造谣者,这也是秉重建公信心的题中应有之义。(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 养生谣言还会换多少“马甲”?2020-01-14
- 让谣言止于科学和权威2019-09-03
- 莫让小视频沦为谣言大本营2018-11-21
- 对长辈传播养生谣言要学会有话好好说2018-11-12
- 让老年人远离网络谣言2018-07-30
- “关怀式”谣言频出更像一场系统性闹剧2017-12-18
- 打击食品谣言要注重源头2017-06-22
- “不信谣”前提是“识别谣”2017-05-05
- 别让“舌尖上的谣言”先声夺人2017-04-19
- 打击“舌尖上的谣言”没有退路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