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反腐败更是个实践问题

2014-10-08 13:46:00 来源:环球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笔者就“吃空饷”、“小偷反腐”、“官员失联”等热点话题受访时,总要回答不同媒体的一个相同问题:“怎样创新制度才能防止老毛病再犯?”而且,放眼网上线下,对失联官员“黑匣子”难觅等评论的默认思维是:制度有漏洞,补漏最关键。其实,我们对反腐的态度惯常如此,总认为腐败是制度缺憾所致,因此要靠制度反腐。久而久之,人们有愈益浓厚的制度主义倾向和制度创新情结,甚至产生“制度自疑”而非制度自信:一遇贪腐就怀疑自家制度不行,出现解决问题靠学制度、写制度的路径依赖。

  殊不知,制度很无辜,也很无奈。因为,制度虽然重于技术,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不是机器人,反腐更非流水线。当反思的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各地以制度创新推动的政绩锦标赛如火如荼,几乎要出现“制度过剩、制度超载”,可为什么在骨感的贪腐现实面前,总要让制度来背黑锅?这就好比警察刚赶到戒备森严的国宝失窃现场,不做调查取证,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把《安保手册》列为嫌犯了事,有无保安脱岗、监守自盗等操作问题被抛到爪哇国。

  事实上,对既定制度资源无休止的“有罪推定”,有助于对反腐责任主体落实不给力“无责豁免”,乃至掩饰“真制度假执行、硬制度软执行”等积弊。关键是,反腐败肯定不是靠“写制度”就能搞定。对反腐制度依赖症,确实到了评估反思的当口。要不然,貌似民主制度与西方不二的泰国,宪法改写了十几版,早该走出“你上台,我上街”的广场民主泥沼,早应终结政权更迭“反腐轮盘赌”的闹剧。

  说到底,真反还是假反、实干还是虚干,才是反腐败出不出效果的要害。十八大后中共中央政治信用爆棚,关键是打出高压反腐的硬仗实招,开创“刑要上常委,标要治小微”的新局大势,最根本的是零容忍真治、真抓,全天候真管、真打。以“完美制度群”为基准值,100%的制度只执行10%,真不如10%的制度100%落地。两者的“制度用量”感觉差不多,但执行质量相去甚远,治理效力泾渭分明,震慑效果亦如霄壤。一纸空文的“纯”制度,虚张声势的伪制度,损伤公众对制度的期望值和公信力,造成内生性审美疲劳,还不如索性不要,真不抵把现有制度执行到底用到位。

  此外,逼得贪官藏赃在家中、跑路玩失踪,恰好说明存量制度下,只要动真格了,其纠错功能够用。更何况,不动产实名登记布网,中国版财产申报(干部个人报告事项)抽查问责启动,中外共享银行信息、境外追赃追逃提速,中国实实在在反腐败的步子迈得很稳。如此决心力度坚持住,人们或将发现:反腐不再只是制度问题,而主要是实践问题。▲(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