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姓“公”的公积金更应“循规蹈矩”

2013-01-10 11:19:00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被看做是刚需购房者买房主要资金来源的“公积金”,在同一城市,其缴纳数额居然相差一百多倍。在国家已有严格规定的情况下,仍有单位将公积金作为隐性福利和避税手段,突破规定缴存公积金。这一事实不禁让人唏嘘:姓“公”的公积金也会有失公平!前几年,房价飞涨,买房成为越来越多人遥不可及的梦。国家之所以将公积金作为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并明文强制用人单位执行,目的就是让更多普通人“住有所居”。现在,利用公积金贷款成为大多数中国人买房的唯一方式,它不仅让“刚需”一族重燃买房希望,在政策导向上也符合国家促进消费的方向。其实,公积金能交多少,国家已有相关规定。无论是隐性福利,还是避税手段,都应按规定缴纳。当姓“公”的公积金不再遵守规则,落得“穷人用更少、富人用更多”的结局时,不也与公积金制度设计的初衷相悖吗?仔细想想,公积金出现姓“公”不“公”,不仅暴露了公积金管理政策的缺陷,还凸显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和社会在公积金监管上的“无力”。

  让姓“公”的公积金重归“公平”,需要政府、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不断总结公积金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避免漏洞被人利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行业和社会监督这张大网,完善银行、媒体、公众等渠道对公积金缴存和使用的监督,让公积金体系更加透明公平。(熊俊)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