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防汛,科技筑牢抗台“安全堤”
台风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今年以来最强的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其峰值风速高达62米/秒,对我国防灾减灾体系构成严峻考验。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科技已从辅助工具跃升为“核心战斗力”,成为抗台“安全堤”。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也是科技应用的一次重要展示。面对超强台风,全民上阵固然可敬,但还是离不开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科技指挥。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再到“硬核”高科技助阵高铁防汛,多种“黑科技”的应用提高了预警和应急救援的机动性和时效性,为人民群众高筑“安全墙”。
从“预测”到“预见”,让防范更超前。科技力量和手段的运用是科技抵抗自然灾害的重要体现。智慧防汛手段的亮相,面对“桦加沙”,从卫星云图、雷达监测,到微观的雨量站、风速仪,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构成了洞察灾情的“火眼金睛”。大数据与云计算,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毫秒级分析,实现台风路径、强度和影响的精准预测,为科学决策赢得了宝贵的“先知权”。
从“人力”到“算力”,让处置更高效。从预测台风路径到监控风速雨量、设备状态等关键数据,防洪指挥体系如臂使指,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各种情况。为保障高铁动脉安全,智能巡检机器人、水下桥墩检测系统、边坡雷达等高精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时掌握设备状态。一项项科技在防汛“战场”上为提高防汛效率提供了强大智能保障,让“大灾”成为“小灾”,让人类有面对灾害的底气。
从“人防”到“智防”,让决策更智慧。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创新思路,积极加强防汛减灾体系建设,通过将实时降雨、河道水情、地理信息等数据叠加,通过动态模拟实现“人防”到“智防”。全国多地铁路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智能防汛列入常态化管理,不断完善防汛体系,及时停运开行列车。通过科技赋能改善防汛预警,实现科学决策,更能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既要精准决策,又要科学施策,利用好科技手段将台风影响降到最低也是题中之义。尽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已不断提高了对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预见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面对台风灾害,用科学筑起防洪之堤,用实干守护群众安全,我们一定能打赢防汛抢险救灾攻坚战。(文/李喆)
- 在防汛抢险中彰显铁路“硬担当”2023-08-07
- 筑牢防汛“堤坝” 彰显为民情怀2022-08-12
- 未雨绸缪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