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近日,《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聚焦灵活就业者社保、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低收入群体帮扶、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民生关键领域,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为民生建设指明路径,也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内涵。
人民立场是民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人民”并非口号,而是贯穿政策细节的行动准则。《意见》引发广泛共鸣,正因它直面群众真实需求:针对灵活就业者社保断缴顾虑,创新弹性社保制度;回应城乡居民对优质医疗的渴望,推进医疗资源共享;为解除低收入家庭生活担忧,强化兜底帮扶。这些举措跳出“纸面承诺”,切实融入百姓生活。对党员干部而言,践行民生使命,需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深入社区倾听居民心声,走进田间了解农户诉求,从“柴米油盐”等民生小事入手,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行动。
破解“急难愁盼”,既要化解“燃眉之急”,也要办好“暖心小事”。教育“双减”落实、养老服务覆盖、小区停车难题破解、楼道灯维修保障等看似琐碎的问题,直接影响群众“民生体验”。《意见》强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要求党员干部既要攻克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硬骨头”,也要关注家门口的“微民生”。部分社区建立“小事速办”机制,当日解决路灯故障;一些地方推出“养老助餐”服务,让独居老人吃上热饭。这些“小举动”彰显“枝叶关情”的民生情怀,更是将“民生痛点”转化为“幸福亮点”的务实担当。
民生“答卷”的质量,取决于实干成色。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功,千言万语不如真抓实干。《意见》落地见效,需要党员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社保新政要跟踪到每一位受益群众,养老设施建设要加快进度,小区改造要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不少干部扎根基层,用脚步摸清民生需求;部分部门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这些实干行动,让民生政策从“文件”变为群众可感的“体验”,将群众的“期待值”转化为“满意度”。民生福祉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老人的笑容、家长的安心、居民生活的便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正是民生“答卷”最厚重的底色。
从《意见》印发到各地实践,民生建设始终朝着“更公平、更均衡、更普惠”的方向迈进。民生“幸福答卷”没有标准答案,但核心准则始终不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要党员干部坚守为民情怀,以实干回应群众期待,定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民生温度,让幸福底色愈发浓厚。(文/余春龙)
- 答好“就业题”,做优“民生卷”2025-07-24
- 漫评|把群众“呼声”变“掌声”2025-07-15
- 写好“民生答卷” 绘就幸福底色2025-07-03
- 心系群众“心上事” 办好民生“上心事”2025-06-11
- 人勤春早、干字当头,奋力实现“开门稳”2025-02-11
-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2025-01-03
- 政务中心的“衣帽间”缘何好评如潮?2024-07-16
- 着眼全局 着手细微 真正解决民之“急难愁盼”2024-01-27
- 鲁网论见|让两会“呼”声托起民生“稳稳的幸福”2023-03-11
- 铁路调图绘就民生新图景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