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践行“两山论”,高铁走在前

2025-08-15 17:03:5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清晨出现云雾漫山景观,疾驰而过的高铁驶入唯美的“水墨画卷”,这一刻,千里江山图具像化了!相信刷到过这段视频的伙伴们一定会被视频中的美景所惊艳,群山、云雾、高铁互不侵扰的动与静和远与近的互衬,融壮阔与和谐自然而美意自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以中国高铁为例,中国高铁采用电力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环保性等优势。在高铁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并对生态脆弱的敏感区进行避让,通过桥梁、隧道,减少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及水源地的直接干扰,从而实现高铁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进行。

  由此,中国高铁不论是疾驰在广阔的平原大地,还是穿越在万里山河的征途上,中国高铁都不能忘记绿色发展和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的重要性认识,这是中国高铁的责任与担当。高铁发展建设的成败,不仅仅关系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和百姓的出行是否便利,也关系到高铁发展的未来,是否会给经济持续发展形成危害,是否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若不然,图一时的经济利益和出行便利,岂不是给子孙后代带来危害而遗患无穷。而对于全社会来说,在发展与保护之中,坚持走绿色之路,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两山论”的提出,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做到对自然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限度,而不是以牺牲环境做代价而得不偿失。善待环境,保护优先,是发展之计,是长久之计,唯有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之美就会呈现,高铁驶入唯美“水墨画卷”的惊艳也会频频出现。也由此,中国高铁驶入“水墨画卷”的大写意,在中国大地上非是一时一地一景,而是贯穿于天地间,相连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中国高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与爱护山水草木的行动本身,就是在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时代铁路写照。(文/王景合)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