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齐鲁烽火照今朝:从抗战展陈里读出的精神密码

2025-08-12 16:38:0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中,山东以5个入选展览的成绩位居全国首位。这些散布在枣庄、济南、临沂、潍坊的展陈,用带着硝烟味的文物、浸着血泪的故事,将80年前齐鲁大地的抗战记忆重新擦亮,更在时光长河中架起一座桥——让过去的精神力量,照见当下的前行之路。

  台儿庄大战史料展以千余件文物还原那场"血肉磨坊"般的胜利,让"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有了具象承载;山河永固展中山东展区聚焦沂蒙精神,红嫂的织布机、支前的独轮车,诉说着"军民鱼水"的抗战密码;鲁南铁道大队陈列里,生锈的铁轨与破损的枪支,见证着"飞虎队"在铁道线上书写的传奇;八路军115师在沂蒙的展陈,串联起主力部队与地方群众共筑的铜墙铁壁;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史料,则揭开了中外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的隐秘篇章。五个展览如五颗星辰,在山东大地上勾勒出全民抗战的壮阔星河。

  这份"第一"的荣耀,首先是历史对山东抗战地位的硬核认证。从台儿庄战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沂蒙根据地成为华东抗战的指挥中枢;从铁道游击队在敌人心脏插下尖刀,到115师将沂蒙打造成"华东小延安",山东始终是全国抗战的战略要地。这些展览不仅是地方史的片段,更是中国抗战史诗中不可或缺的章节,它们的集中入选,让全国乃至世界得以透过齐鲁视角,读懂中国抗战的全民性与持久性。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为当下提供了鲜活的精神教科书。当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通过文物再次讲述,当"最后一粒米做军粮"的标语在展墙上依然滚烫,这些穿越80年的力量,恰是对"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最佳诠释。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基层治理的网格里,在攻坚克难的阵地上,沂蒙精神中蕴含的团结力量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鲁南铁道大队的机智果敢、115师的坚韧不拔,更成为激励现代人直面挑战的精神钙质。

  站在胜利80周年的节点回望,这些展览的价值远不止于"回顾"。它们是对抗战精神的"活化传承"——通过VR技术让观众"走进"台儿庄战场,用情景剧再现铁道游击队的战斗场景,以互动展项让青少年触摸历史温度,让沉睡的文物变成会"说话"的教材。它们在和平年代提醒人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唯有铭记苦难中的坚守、团结中的力量,才能在复杂变局中站稳脚跟。

  五个展陈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过去的足迹,更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当参观者在台儿庄的弹痕墙前驻足,在沂蒙红嫂的塑像前沉思,在铁道大队的旗帜下仰望,这些瞬间终将汇聚成推动时代的力量,成为齐鲁大地向前奔跑的精神引擎。(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