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推进节粮减损 ,打造“无形粮田”的齐鲁样板

2025-08-12 10:47:4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基石,是国家安全的底线。近几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消费量也呈现持续增长,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长期稳定,这关乎到国家长远发展。前不久,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国内外政商学界嘉宾齐聚泉城,交流粮食减损经验、探讨粮食安全路径。在山东,制度加科技实现了省内节粮减损,通过科技手段等方法,不仅让粮食增产,而且还降低了粮食生产链中的损耗,确保了粮食产量的最大化,打造了“无形粮田”的齐鲁样板。

 推进节粮减损为粮食安全注入齐鲁力量。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山东是我国粮食生产、储备和加工大省,拥有7759万良亩,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最近几年,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全球粮食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动,而山东紧抓粮食生产环节,通过改良田、育良种、引良机、推良技、兴良制等方法,着力在节粮减损这一“无形粮田”中进一步挖潜,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了全链条节约减损。2025年,山东夏粮单产水平、总产增量跃居全国第一,连续3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为粮食安全注入了齐鲁力量。

  科技让节粮减损更有支撑。科技注入不仅可以让粮食增产稳产,还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温少雨天气,山东多地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指针式喷灌机、水肥一体机等设备及时让麦苗“喝”足了水。除此之外,在播种、田管环节,“鲁研951”、精量播种技术、遥感监测平台、病虫害测报网络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让粮食高产高效。根据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测算,2025年山东夏粮总产量547亿余斤,机收损失率每降低0.1个百分点,理论上能挽回粮食损失5000多万斤,相当于新增5万多亩耕地。

  节粮减损促进产业链快速发展。粮食增产减损使得更多的粮食可以投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中,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粮食循环利用,引导企业改造设备、优化工艺,推广“吃干榨净”加工模式,并加强与铁路运输等交通部门合作力度,完善物流体现建设,将订单种植、仓储物流、深加工、食品加工等串联起来,打通物流的“任督二脉”,让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如今,山东粮食深加工原料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玉米链条产能利用率超90%,大豆链条开发产品210余种,极大了促进了省内产业发展与丰富。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关键是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相信在今后,山东会不断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创新发展耕地保护的高产与增产方案,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文/吴迪)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