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民间智慧绽放深海之光:“大黑鱼”号背后的创新力量

2025-07-18 17:27:2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安徽马鞍山市,一艘重达5吨、下潜深度8米的潜水艇“大黑鱼”号试航成功,设计者竟是一位六旬农民大叔张胜武。他用十年光阴与数万元积蓄,在自家码头“手搓”出这艘潜水艇,为中国科技创新添上一抹独特亮色。

 张胜武的发明之路,始于对船舶的痴迷与跨界经验的积累。做过木工、焊工、跑过船运的他,守码头二十余年,目睹各类船只,却始终对潜水艇心怀向往。2014年,一档节目中的潜水艇画面点燃了他的创造热情:“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这种质朴自信,源于他多年积累的多元技能——木工的榫卯思维、焊工的金属加工技艺、船运的水动力学认知,在脑海中碰撞出潜水艇的雏形。

  “大黑鱼”号的成功,彰显了民间发明的“硬核”内核。张胜武秉持实用主义,材料采购自市场,成本仅4万余元;结构设计借鉴船舶压载舱原理,用混凝土配重替代复杂系统,圆形舱门简化密封工艺;功能定位聚焦基础体验,试航时浪花被巧妙分流,航迹平滑。这种“去专业化”的工程思维,是民间发明的独特优势,恰似方便面、节能灯等发明,将复杂技术转化为大众需求。

 张胜武的故事,是中国民间科技崛起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我国民间科技研究者超千万人,在多领域创造数万项专利。这得益于技术普及降低了知识获取门槛,政策支持简化了专利申请流程,社会需求催生了多样化技术解决方案。民间发明家们没有光鲜学历,却用坚持证明:创新不是实验室的专利,而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黑鱼”号的试航成功,不仅是一艘潜水艇的下水,更是一个时代的创新宣言。它让我们看到,当十四亿人的智慧被点燃,当田间地头的灵感与实验室的严谨相遇,中国科技必将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正如张胜武所说:“只有真的尝试了,实现了,才能知道自己可以收获什么。”这或许就是民间发明最动人的力量——它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大黑鱼”,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航迹。(文/章国华)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