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耀征程|小积分撬动大安全——从民生视角看山东安全生产治理新路径
临沂沂南县张庄镇,村民老王用主动排查安全隐患积攒的30个“安全积分”,在村头超市兑换了两袋面粉。货架上,从洗衣液到儿童书包,每件商品都标注着不同的积分值。这个看似平常的乡村超市,正是山东创新安全生产治理的微观切口——全省推广的“安全积分超市”,让安全生产从政府监管的“独角戏”变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积分兑换:小超市里的治理密码
走进淄博博山区的社区便利店,收银台旁的“安全积分兑换区”总是最热闹的角落。居民通过参与消防演练、举报安全隐患、参加安全培训等途径获取积分,既能兑换生活用品,又可折算成物业费。这种将安全生产与民生需求挂钩的机制,破解了基层安全治理中“群众参与度低”的难题。数据显示,全省已有2300多个社区建立安全积分制度,累计化解微小隐患8.7万起。当安全行为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力军”,基层安全防线越筑越牢。
数字赋能:巡检仪中的科技突围
青岛港的码头工人李师傅,如今每天带着巴掌大的智能巡检仪上岗。这个集定位、拍摄、传输功能于一体的设备,既能实时上传设备隐患,又可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在山东能源集团,类似的智慧化改造已覆盖83%的生产线:井下作业面安装的5G传感器,可提前72小时预警瓦斯异常;化工园区架设的智能监控系统,能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的工人。全省投入使用的12.6万台智能终端设备,织就了一张全天候、无死角的安全防护网,让传统产业焕发智慧新机。
文化浸润:安全课上的意识革命
每周三晚上,济宁任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板凳课堂”准时开讲。安全专家用方言土语讲解燃气使用常识,社区大妈分享家庭急救经验,这种“身边人讲安全”的模式,已在齐鲁大地遍地开花。在潍坊,中小学生书包里多了一本《安全三字经》;在烟台,建筑工地的安全警示牌变成了漫画墙;在菏泽,非遗剪纸艺人创作出“安全生产”主题作品。当安全知识融入方言戏曲、手工艺品、民俗活动,硬邦邦的规章制度便化作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
2024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7%的数据背后,是千万普通人的点滴参与。这种将制度刚性、科技硬核与文化柔性有机融合的治理创新,不仅守住了安全生产的底线,更蹚出了一条全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新路。(文/王鑫)
- 护航暑运热潮,助燃夏日经济2024-08-05
- 守护国家安全,人人有份有责2024-04-17
- 光荣属于奋斗者 美丽属于追梦人2024-02-28
- 奏响安全便捷交响曲,回应旅客出行需求2024-02-18
- 依法构建,筑牢网上安全堤坝2023-11-24
- “党建红”与“消防蓝”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2023-11-09
- 学习贯彻《反间谍法》提升国家安全2023-08-25
- 立法禁止“过斑马线刷手机”关键在落实2023-08-07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锻造新时代应急铁军2023-07-24
- 擅自组织划龙舟被行拘,民俗活动也要守住安全底线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