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聚焦两会改善民生 共创人民美好生活

2025-03-07 17:14:5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每年春天的两会时刻,都是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在这个凝聚共识、共商国是的平台上,民生议题始终是最受关注的焦点。从教育公平到医疗保障,从就业创业到养老托幼,每一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这不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改善民生、共创美好生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国民生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亿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显著提升。民生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医疗保障为例,通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许多救命药的价格大幅下降,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在教育领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双减”政策有效缓解了教育焦虑。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政策的温度。然而,民生改善永无止境。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期待,正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民生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就业促进、养老保障等话题引发广泛讨论。这些讨论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民生提案往往直击社会痛点。例如,针对“一老一小”问题,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等建议;针对就业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灵活就业等对策。这些建议既有现实针对性,又具有前瞻性,体现了代表委员们的责任担当。政策制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每一项民生政策的出台,都经过了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既考虑到了当前实际,又着眼于长远发展。这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体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每个公民也要积极参与,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精准性和有效性。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例如,对困难群众要加大帮扶力度,对中等收入群体要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对高收入群体要引导其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只有精准施策,才能让民生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人。

  展望未来,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民生改善。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群体差距。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身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让我们携手同心,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文/张力)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