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车壮马”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聚焦重点任务,深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整治工作成效。”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拿出权责清单为基层“松绑减压”,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变化明显,让“车”更轻、让“马”更壮,广大干部得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穿针引线”的人,广大基层干部奋战在第一线、冲锋在最前沿,深入基层、直面群众,风里来、雨里去,尽到“一根针”的责任,当好贯彻落实的“神经末梢”,上级政策千头万绪,最后都要靠基层干部这根“针”去落实。为减轻基层负担,各地纷纷清理压减考核检查项目,要求下属单位只需报送简要的电子材料,然而,一些基层单位和干部出现“自我加压”新现象,有的基层单位仍会按“往常惯例”报送详细材料以示“重视”,主动要求增加“重要事务”额外工作台账;有的基层单位为防范日后的突击检查,对一些非必要工作也会手抄记录,为工作“留痕”。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主动为工作留痕”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没有使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基层不堪重“负”。
从“减负”到“赋能”,从整治形式主义到提升治理效能,去虚务实向来是工作的焦点和重点。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治理的引领者、组织者、服务者、维护者,党员干部身处其中,肩负使命、责任重大,把为基层减负作为落脚点,坚持统筹整合,抓好研究落实,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为治理赋能、为实干撑腰。从基层考核督办繁复到公务接待负担过重,从“僵尸类”“空壳类”APP,强制推广、滥用积分排名、过度留痕,到网络工作群中的打卡、即时响应;长久以来的文山会海、高频督查、多头考核、过度留痕、压力“甩锅”、层层加码、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陷入严重内耗,捉襟见肘、苦不堪言。为基层减负就是要敢于动真碰硬,“瘦身”的背后是基层“担子”减轻。紧盯基层反映较多的重点问题,对症下药、科学施策,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一手做减法,一手做加法,相互促进、协同发力,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办实事、服务群众上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关键是要明确基层职责事项清单,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厘清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才能把好政策扎实落实到群众中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是头等大事。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更是将加大形式主义整治力度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这不仅是对当前基层干部减轻工作负担这一热切期盼的积极回应,更是赋予基层干部更多动能,激励广大干部更好干事创业。“轻车壮马”还需各方聚力,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为统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处理好权限和资源配置,解决“人少”“体弱”问题,确保车拉得动、跑得快,真正实现“车重减轻,为马赋能”。通过压实工作责任、做实问题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加强广大干部的能力培训和自身建设,推动基层减负向治标发力、向治本深化。同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干部予以表彰,形成促实干、重实效的考核导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纪律修养,锤炼坚强党性,在“真”上下功夫,在“实”上用力气,凝聚干事创业的工作合力。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工作本就千头万绪,我们要回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与期盼,对基层减负工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构建更加科学、高效、规范的减负长效机制,精简优化基层考核,“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通过倡导现场办公、一线会诊、“四不两直”调研,用好对标找差、同擂比拼、传帮带等工作方法,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有用的会,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立足做小事,下足绣花功夫,广大干部在工作中更加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串门户多了、坐板凳多了、为群众解决问题多了,充分激发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扎实做好松绑减负、赋能强基这篇大文章!(文/李非燃)
- 减负也不“减担当”2024-12-02
- 为基层减负要减“行”见“效”2024-10-25
- 坚持基层减负赋能 破除“小马拉大车”困境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