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美丽中国“含金量”

2024-08-14 17:14:0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殷殷嘱托,树牢绿色理念,创新绿色技术、发展绿色经济,争当乡村绿化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凝心聚“绿”铺展“美丽中国”画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践行绿色理念,绘就“生态优先、和谐共生”的“只此青绿”画卷。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验,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方案,为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思想要义、政策核心、战略要求、工作重点的学习掌握,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投身生态事业“国之大者”当中。要实施绿色行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增强政策的调节作用,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在考核中的应用,加强环境监测、统计、信息机制与能力建设,促进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让生态文明理念在人民心中“生根”。要树立绿色的政绩观、价值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守护绿水青山摆在工作重要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牢牢守住“生态红线”“整治主线”“环境底线”,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新篇章。

  发展绿色经济,构建“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产业转型”体系。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经济上台阶和生态文明上台阶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厚植生态优势的同时算好产业振兴的经济账、发展账。要带领群众聚焦好山好水好空间,因时制宜顺大势、因地制宜定产业、因人制宜谋发展,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探索农业产业连锁、农村电商、乡村康养等新业态,在特色种植、生态旅游、农作物认养等产业上下功夫,在绿水青山之间催生“庭院经济”“林盘经济”“田园经济”等经济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让富民强村变现实,推动生态、产业共生融合,以诗画乡村点亮美丽经济,以产业振兴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探索绿色旅游,紧扣“青山碧水、风景独好”的“美丽中国”主线。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生活工作的城市居民,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地具有天然的向往。而纵观西部,“一朵松茸、一片油茶,富一方百姓”的故事不断续写,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旅游不断让百姓吃上“生态饭”,享受到绿色生态带来的“红利”。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做好乡村产业,就要抓住绿色农业与休闲观光这两条根本之路,基于乡村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其独特性和稀缺性,推出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研学旅行、农业节庆等新型文旅产品,从同质化严重的传统农家乐向多业态、长链条的乡村旅游转变,提升乡村旅游的“推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规范,组织专业能力培训,优化乡村旅游品质,降低乡村旅游的“拉力”。让山川清丽、林茂田肥、湖美草绿成为美丽中国的真实图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发展。(文/段舒涵)

责任编辑:罗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