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论见|以景兴乡,村景相宜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是古人诗里的美好乡村。溯古追今,无数诗人文豪在诗中、作品里无不透露着对绿美乡村的欣喜之情。时过境迁,“莺歌燕舞、潺潺流水、云藏烟海”的场景似乎逐渐改变,“一村一景”“一村一业”走上舞台,这是科技现代化下新兴农村、绿美乡村的突出特征。在不断开发建设下,乡村里的“诗和远方”逐渐演变为人为搭建出来的“人间仙境”。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下,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村景”相宜下的绿美之路,是当前值得探索的问题。
因地制宜“巧”开发,美美与共促和谐。《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旷世名作,画中丰富刻画出浙江富春江上的自然景色,以及富春江边的美好生活,画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的图景,由里及外散发出人与绿水青山互相辉映的和谐美好。自古以来,人们向往有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乡村,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乡村增加生态延伸价值,肩负生态宜居+创业干事+旅游观光的作用。因地制宜开发是建设绿美乡村路上的基础准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的小小缩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融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要抓好因地制宜策略,以一村一策择出乡村资源中独特的核心化资源,凭借地域特色形成绿美乡村新名片,彰显“千村千象”“万村万象”的乡村百花齐放美景图。
绿色开发“稳”发展,循序渐进利长远。绿色是乡村发展的鲜亮底色。当今,赋予千万乡村开发建设的“富春山居图”是绿色蝶变的不断延伸,只有抓住实际、立足环保才能达到绿美又生“金”的附加资源,不断开发出群众心中的“绿色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浙江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他们以“一村一策”走出“一村一韵”的绿色开发之路。浙江的成功经验再次生动证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先行,守好绮丽秀美的乡村园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杜甫心中的山水好景,仿佛让人看到“穿过青翠欲滴的山林之下,耳旁传来声声燕子耳语,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层层清香,映入眼帘尽是一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景象”。这样的深切愿景也无不表明,绿美乡村已成为当下每个人心中的醉美桃花源。
发展谋划“聚”民心,以人为本俱相宜。朗朗晴空,徐徐微风,民生之盼,发展之要。建设绿美乡村的最初目的是让人与自然之间更和谐地相处,让资源在合理化的开发下释放出更大化的利益,塑造出人民心中村舍俨然、绿树环绕、鲜花怒放、产业兴旺的宜居村落。绿美乡村建设关系着千家万户农户的生存方式、生产生活来源,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要让人民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坐实主参谋的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设规范前期,执行规划主体要注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作风发扬。坚持深入实地考察,倾听民意,了解民心,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将绿美乡村的构建权交给民众,以深度谋划与科学治理相结合,构建出属于当地人的“宜居美景”。要不断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尽全力集全智建设谋划好发展产业、留住乡愁,不断赢得民心、守住人心。(文/李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