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规模取得新突破,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今年以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多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不久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不仅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绿色引擎”驱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关键力量。如今,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正逐步改变着我国的能源供应格局。以太阳能为例,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国和应用国。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在广袤的沙漠、戈壁和荒地上拔地而起,将炽热的阳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同时,风能发电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沿海地区和内陆的风电场如繁星般点缀在祖国的大地上,为经济发展输送着清洁的动力。
生态红利”惠及民生福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新突破,带来的不仅仅是能源结构的优化,更有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许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光伏发电等项目,实现了增收脱贫,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致富路。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生态环境。例如,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让农户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用电需求,还能将多余的电量上网出售,增加了收入来源。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电动公交车、电动汽车的普及,也为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更加便捷和环保的选择。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研发、生产到安装、运维,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引领”破解发展难题。尽管可再生能源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储能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等。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活力,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在储能领域,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研发新型电池技术,提高储能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电网能够更好地适应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此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和用电进行精准预测和调度,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以我国的高铁为例,高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力的稳定供应,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为高铁的绿色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与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为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我国迈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技术的创新、企业的努力和民众的支持。然而,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仍需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可再生能源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文/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