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020-08-19 16:2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信贺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七大召开,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青年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将青春之歌写好、唱亮。

  以理想信念“立意”。立意是歌曲创作的灵魂,谱写青春之歌,当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立意。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青年一代更不能“缺钙”,要尽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尽早树立为国家奉献青春、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广大青年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牢“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个人的奋斗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人生辉煌。

  以高尚品格“谱曲”。有品行是讲党性的体现,是作表率的基础。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春之歌当以高尚的品格谱曲。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必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注重德行、锤炼品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从各行各业先进典型身上感受榜样的力量,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广大青年要自觉把个人成长成才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谱写人生的华美乐章。

  以过硬本领“填词”。新时代面临着新挑战新任务,广大青年应善于学习、注重思考,在实践中练就真功夫、硬本领,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成长没有捷径,唯有在学习与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才能增长本领、增长才干,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今天,广大青年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也面临更快的知识更新速度、更新的时代课题,理应坚定“读万卷书”的志向,葆有“行万里路”的气魄,把学习实践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以创新创造“伴乐”。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创新。首先,广大青年要有创新意识。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提出新思想、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努力寻找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其次,要有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创造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青年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开阔自身的视野,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为创新提供强大源动力。再次,要有创新的行动。广大青年要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运用到创新行动当中,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发散性思维,创新工作方法。

  以艰苦奋斗“演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当前,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问题比较多、风险挑战比较大,更加需要用艰苦奋斗来有效对冲,方可化险为夷、克难奋进,坚定不移冲刺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要真抓实干,立足本职岗位,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细节,以“钉钉子”的精神,将每一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追求实效。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发展中的“拦路虎”“硬骨头”正面应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提出针对性、操作性的解决措施。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抵制铺张浪费的行为,不做攀比,不讲排场,不讲档次。(文/胡博)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