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谨防调查研究的“晕轮效应”

2020-08-06 11:0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由于掌握信息少、推断主观化,在交往认知中往往形成投射倾向、第一印象、刻板印象,导致以点概面、以偏概全,掩盖了对对方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心理学中称之为“晕轮效应”。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基本功,也是传家宝。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党员干部了解情况、为民办事、推动工作、科学决策的过程,绝不能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异想天开,让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让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必须避开“晕轮效应”陷阱,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掌握真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方能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以耳聪目明科学决策、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避免党的事业“蒙尘”。

  谨防瞎子摸象的“投射倾向”,调查研究切莫“主观臆断”,要突出客观性。有些人由于猜疑心重,会将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导致对他人的判断包含着、反映着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缺乏清醒理智的自我反思,从而制造出“晕轮效应”。调查研究必须客观公正地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绝不能带有个人的私心杂念,搞图虚名、装门面、掺水分的假汇报、假材料、假数字,更不能一味“甜言顺耳”,只想“报喜”、拒绝“报忧”,歪曲事实真相。要力戒主观臆断、偏听偏信,以彭真同志“八面树敌”理念,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把实事求是贯穿调查研究始终,方能准确把握客观实际,把情况弄清、把症结找准、把思路理顺,从而形成决策的科学依据。

  谨防以小见大的“第一印象”,调查研究切莫“先入为主”,要突出系统性。初次见面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会由于判断材料有限而浮于表面,但问题又在于,一旦这种印象形成,之后的信息再重要,也只能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从而滋生“晕轮效应”的“温床”。调查研究要做到调查实、研究深,绝不能用局部代替全部、用个体代替整体、用点上的分析代替面上的研究,否则就会“一叶障目”“雾里看花”,让先入为主的“框框”束缚了手脚、左右了判断。调查实,就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田间地头,去听实话、察实情、获真知;研究深,就要把大量零碎的材料去粗取精、从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方能把准群众脉搏,让决策集中民智、部署体现民意,真正达到调研的目的。

  谨防由大及小的“刻板印象”,调查研究切莫“按图索骥”,要突出严谨性。教师不都“文质彬彬”、商人也不总“唯利是图”,对某一群体的普遍特征贴上标签、简单归类,往往会忽略人的丰富多样性,导致判断失真,也会产生“晕轮效应”。客观事物并非一成不变,新情况新问题总是不断涌现,若带着“刻板印象”去调研,得到的只能是“求证”、听到的只能是“附和”,无非是借他人之口,“验证”其“论点”正确。调查研究要多动“活脑筋”、多走“自选路”,因地因时因势制宜,方能避开思维定势的“死胡同”,客观精准掌握“一城一池”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发现“一砖一瓦”的薄弱环节,也才能让调查有深度、研究有高度、结论有信度,进而谋划破题之策,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真正落地生根。(文/黄绍增)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