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外放族”道歉不是违规推责“挡箭牌”

2019-10-15 15:0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李喆

  因在高铁上阻止一名老人用手机大声外放音乐,叶璇被骂“神经病”。10月10日,叶璇将其视频发上微博引发关注。10月13日,当事人张先生首度作出回应,称“当时感觉被针对了,已意识到错误调小声音。她(叶璇)说得很对,每个公民都遵守公共秩序是很对的。” 对于乘客张先生的道歉,网友却并不买账。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懂得合理地使用手机。同样听歌或看视频,于他们自身而言,可能是种享受,但对他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噪音,更是一种煎熬。 

  规则既是守护文明的基石,也是衡量自身言行的一把戒尺。公共场合外放行为不能简单视为个人素质问题,也与公共教育的滞后、文明素质的不足有关。对于一个文明上“扶不起来”的“外放族”来说,而不仅仅是“致歉了事”,一句道歉并不能成为违规推责“挡箭牌”。 

  养成文明乘车的好习惯,不能缺乏相应的强制性规定。在禁止声音外放层面,昆明地铁给社会开个好头。一方面,增加“禁放外音”的规定,将有助于营造更加舒适安静的乘车环境。 

  另一方面,用强制措施约束车厢不文明行为,保护的也不仅于车厢的“安宁”与秩序,保护的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秩序,既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文明素养、公德意识,也有利于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塑造良好社会风气。 

  笔者看来,禁止声音外放,有必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给他们划定雷区与红线,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刚性约束”,这样才能给外放行为戴上“紧箍咒”,让不文明之人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真正叫停这些屡见不鲜的“道德病灶”。 

  守护旅途文明需要规则,更需大家自觉当好文明的“主人翁”。提高文明意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反思与完善中去提升。与其被动地向他人致歉,不如多一份体谅,时刻保持自觉与克制。毕竟是在公共场所,不能只想着自己的“方便”,而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只有将心比心,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才是文明素养呈现。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