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让“善良”有法可依

2019-05-09 11:3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丽晴

  近日,吴鹤臣众筹百万事件可谓占据头条,引发热议。德云社青年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溢血,本月1日,吴鹤臣的家人在网络众筹平台“水滴筹”发起众筹,金额为100万元。网友发现,吴鹤臣家并不贫困,家人重病筹措资金,万般无奈之下理应先卖房卖车,但吴鹤臣的家人并没有,而是选择了通过网络众筹一笔超过实际开销的钱款。根据他家人开列的清单,这一百万中包含在医院附近租住两居室的12万元、每半年4万的护工费和每3个月1万元的针灸推拿费等等,令人唏嘘。

  “众筹”的兴起本意是为处于困顿中的人们雪中送炭,但随着各种各样的众筹信息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假难辨的信息也让人无所适从。“善良”是困顿中点亮希望的光,如果被居心叵测之人任意消费,让“善良”无法可依,必将引发信任危机,让“众筹”变成“众愁”。

  让善良有法可依,应法律规则细化先行。“水滴筹”作为我国最大的正规性网络募捐平台,帮助了数以万计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此次吴鹤臣事件把“水滴筹”推到了风口浪尖。我们在质疑募捐平台低门槛、审核不到位的同时,也应反思法律规则上的缺失。截止目前,我国并没有详细的法律制度来约束网络募捐行为。关于诈捐、骗捐的法律条例对于网络募捐来说也并不完全试用。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立法进程,设立细致规范的法律条例,让网络募捐在法律的框架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让法律为善良保驾护航。

  反观现存的各类网络募捐平台,应以为处于困顿中的人们雪中送炭为目标,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对用户资料的审核过程中,应认真细致,建立健全适度合理的审查机制,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则制度认真审核用户资料,判断其是否符合募捐条件。募捐平台如果只着重眼前利益,抛弃社会责任,必将引发民众的信任危机,自身也无法获得长远发展。

  网络募捐平台的健康发展,可以为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希望,但如果成为居心叵测之人的法外之地,将会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应举全社会之力,不辜负善念,不挥霍善款,让网络募捐有法可依,让善良有法可以。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