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文风浸润心灵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孔令晶
文风不端照见心态不正,语言浮夸助长风气浮夸。靠贬低别人、吹嘘自己来耍威风、逞能耐,已成一些自媒体账号招徕关注的惯用手法。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浮夸文风都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结果只会是误国害民。(7月5日《人民日报》)
打开手机,各类公众号、阅读APP堵满了阅读的通道,在这个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时代,速度与效率成为了不少人阅读的选择,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为了扩大影响力,提高点击率,不少人撰写的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了但是却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的语言浮夸带有煽动蛊惑性传播错误的价值观。文似看山不喜平,每个人、每个文章发布的主体都有不同的风格,由此才能自成一派,这就是蕴含在网络时代的多元性,但是文责自负这四个字力重千钧,在文风愈显浮躁的今天,尤值得我们深思。
文字的力量不容小觑,文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些自媒体散布的文章内容空洞却拼命的为自己添加所谓的真实事例来撑起原本虚弱的文字,助长了不少骄娇之气,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民众看不清事实的真相,无形中传播了社会负能量。如果政府公文的文风沾染了浮躁之气,必然会导致形式主义暗涌浮动,工作作风怎么能踏实的下来?
如何让清新文风回归?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专栏文章,每篇不过寥寥三五百字,引经据典论述有力,讲道理浅显易懂,谈问题直击痛点,文章中的许多思想和提法,现在看来依然值得咀嚼回味。让清新文风回归,就是要摒弃浮华,以时代之心,以责任之心来撰写文章,用文字传递真情实感,不让文字成为裹挟着偏见的利刃去伤害人、左右人,让真实的文字成为实干、实绩和优良作风的记录者。
“洼则盈,敝则新”,对于文章的书写者来说,越是低调谦逊越容易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只有拥有这样的涵养和修为,才能助力传递出好文风,在引领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健康向上、激励人心的文风充满网络空间,用自信平和、谦逊朴实的好文风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彰显民族精神与风貌。
- 让“短实新”文风深入人心2022-06-24
- 【地评线】鲁网网评:@年轻干部 让“群众语言”声入人心2020-07-29
- 【地评线】鲁网网评:文风“大转变”带动作风“大转变”2020-05-18
- 【地评线】鲁网网评:务求实效改文风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