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昂贵补课,缘何家长“乐此不疲”

2018-02-26 09:1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杨若

  现今网上有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把它用在补课费上,可谓恰当。然而动辄数千、数万元的补课费用,依然阻挡不了家长们对补课的需求和热情。如何为学生减负,为家庭减负?期待政府、社会、家庭等共同发力。(2月25日 人民网)

  “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补课有多贵!”“听说补课花了这么多钱,别人都不相信,不理解。”不少家长谈到补课费就开始激动。校外补课,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儿子就读高一的胡女士说,“一对三补数学或英语两个半小时至少1000元,大课200多元,每个月都要上万的补课费。”但是,家长还是欲罢不能,甚至乐此不疲,缘何?家长也很无奈,既觉得难以承受,又感觉不得不接受。

  补课成“潮流”是一种期盼焦虑。如今的学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家长普遍心态,这无可厚非。“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共识,而且落实为“补课”。人家孩子都在“补课”,咱不“补课”行吗!

  补课成“潮流”是一种教育焦虑。应该承认,当下,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依旧激烈,孩子要上重点中小学,必须考高分,差一分也进不了名校的门。高的考分从何而来?有家长说,主要不是在学校教室的共同学习,而在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补课学习。名校暗地组织的考试,多考在学校不学的奥数等内容,而校外培训机构重点讲授的正是这些知识。如此,不“补课”行吗!

  补课成“潮流”是一种社会焦虑。现时的上学、招录、晋级、评聘等等,都要考试。所谓的凡“动”必考,几乎让“考试”成了公正、公平的代名词。为了孩子不“落伍”“掉队”,有些家长为子女“计长远”、“补在前”,给孩子报社会上的各类兴趣班、培训班。这不是社会焦虑是什么?

  要遏制补课“潮流”,功夫也许还在“补课”之外!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破除“唯分数论”的进程再快一些,构建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人才选拔录用体系。以科学的育人、评价标准,引导教育评价的科学化、人才选拔的科学化。诚如是,补课“潮流”兴许才会慢慢“退潮”。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