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延续至今的动物表演该何去何从

2017-11-28 11:3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伍柯蓓 

  11月25日,山西临汾一个马戏团的老虎在表演过程中,疑似受刺激发狂冲破牢笼,人群四散逃离现场,场面一度混乱,据现场群众介绍,一大人和一名小孩被老虎抓伤,目前逃跑老虎已被捉回。无独有偶,近日河南也发生了一起马戏团老虎伤人的事件。(11月27 日 凤凰网)

  这些在马戏团表演过程中发生的意外,在其他会用到动物的娱乐活动中同样并不少见,动物园中温顺如海豚偶尔也会“过失杀人”,还有不少惨死于大象足下的游客,明明有着那么多的前车之鉴,却依然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地去争当这个“勇士”,究竟是出于对动物发自肺腑的喜爱让人想要亲近动物还是出于好奇出于好玩为了发个朋友圈而花钱买享受想必各人心中自有论断,而世人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在捧场这些动物表演已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了,最重要的是动物表演该继续还是停止,停止后的这些动物又该何去何从?

  在前不久的广州动物园要求停止马戏表演时该马戏团经理表示将继续下去:“马戏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被传播和保护,不能一味打压禁止”。在他的观念中,因为被列入“非遗”,所以马戏表演理应受到传承与发扬光大。也有其他马戏团的负责人说过让动物成为演员未尝不是对它们的保护,早已失去野性和生存本能的动物即使回到野外也不会活得更好。

  而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诡辩。在“非遗”保护上项目不同手段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濒临消失、活态传承较为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采取将其内容、表现形式、技艺流程等予以记录、整理,编印图书,制作影音资料,建立档案等方式,实行抢救性保护;对于受众较为广泛、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以通过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扶持传承基地等方式,实行传承性保护……动物表演这种违反保护动物利益规定的“非遗”完全可以采取前者制作影音资料,建立档案等方式进行保护。至于说是一种保护的,如果没有当初的虐待和驯养,这些动物会失去自己的存活能力吗?而这些失去能力的动物完全可以在相关福利组织的照料下“颐养天年”,成为最后一批表演演员。

   就在最新一期的韩国跑男综艺中,几个主持人前往澳大利亚体验鳄鱼笼,其中一条鳄鱼的牙齿已经因为长期撞击玻璃笼而断裂,这样对动物的“圈养保护”真的不是在掩饰其利用动物赚钱的本质吗?我们对动物的爱不是合张影发句话就可以证明的,真正的保护并不需要用表演博噱头和存在感,我们不应以这一“非遗”的自然消亡为惧,而应以此为荣!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