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就餐“饭不语”是教育洁癖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唐耀
湖北武汉,当地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新洲区向东小学有984名小学生。中午12:00,广播中传来一声:开饭!偌大食堂只听到勺子碰撞碗盘的声音。在这里的食堂,添饭示意“石头”,加菜加汤比划“剪刀”和“布”,旁边的工作人员会迅速添上食物。校长说,对于讲话的孩子学校没有处罚,只为培养留守儿童“饭不语”的文明就餐礼仪。(《中国青年网》)
上千人一起吃饭,却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说话声,这种场面带给人的不是震撼和赞叹,而是费解和担忧。这种教育和管理方式不仅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也是一种教育洁癖。
食不言,寝不语,是我国古代对人们吃饭和睡觉的基本要求,意思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睡觉前也不要聊天。这样的要求视为一种规矩,长期以来被很多人倡导和遵循。可是这种规矩却在限制着人们的自由,尤其是这些小学生,正处在天性释放期,如果对“说话”进行粗暴限制,无疑是在扼杀他们的天性。小学生吃饭热热闹闹,叽叽喳喳,畅所欲言,不仅增加着生气,也是教育和管理应有的场景。
可是如今,千人就餐,却悄然无声,这种统一的安静背后是粗暴的管理,正是在这种强制和约束下,这些学生在吃饭才不敢说话,而非真正地不愿说话,更不是对食不言寝不语的理解和遵循。因此,看似整齐的安静背后却暴露出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粗暴和蛮横。在这种粗暴和蛮横的管理下,学生唯有服从,在吃饭时,忍着不说话,即使需要添饭加菜,也只能通过手势进行表达,这种安静和沉默是教育的悲哀,是可怕的,也是令人不安和担忧的,如此管理无疑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磨损孩子的棱角,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值得追问和思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天性,孩子吃饭时喜欢说话,是天性使然,也是个人自由,如果对这些限制,吃饭变得死气沉沉,悄无声息,这种压抑无疑是不利于孩子健康的。
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在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吃饭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交手段,一种交流方式,很多人通过吃饭来完成交易,达成合作,甚至结交朋友,吃饭的作用和意义已经多元化,已经颠覆了以往的“食不言寝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吃饭时完全可以和同学进行交谈,比如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方式等,甚至可以在交流中适当放松下,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为何要加以限制,达到整齐划一的“静悄悄”呢?
千人吃饭,悄无声息,这种整齐的场景令人担忧,这种现象不是管理的功劳,也不是教育应有的方式。
- 民以食为天,安为先2020-08-03
- 【地评线】鲁网网评:做好“粮食储备”应对“不时之需”2020-06-04
- “幼儿厕所吃饭”岂是园长停职能终了的?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