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莫让权力寻租搅浑了艺考的“清水”

2017-02-15 15:5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曹瑞晓

  眼下,全国各艺术院校自主招生正陆续开考。一直以来,艺考都是招考腐败的重灾区。记者梳理发现,近3年,各地都有艺考腐败案件屡屡被查处。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虽然多地在统一标准和加强考试现场监督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但艺考招生仍存在漏洞。(2月15日 北京晨报)

  近日,随着各大艺校招生的开始,艺考成为民众和媒介关注的重要话题。伴随着艺考的不断升温,靠此吸金而受贿获刑的案件层出不穷。虽然多地在统一标准和加强考试现场监督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但艺考招生仍存在漏洞。有的甚至是“明码标价”,只要是想考进心仪的学校就要靠关系、走路子,甚至是要“砸钱”进,为了艺考,家长和孩子们也是绞尽脑汁。

  艺考成为许多考生高考的“敲门砖”,为了艺考,家长们走门子、砸票子。有些家长甚至可以如数家珍地背出国内多所高校不同艺术专业的敲门“价码”。尽管近年来高考报名总数呈下降趋势,但艺术高考类报名数量有增无减。然而,纯洁的艺术殿堂却被某些徇私舞弊、暗通款曲、投机钻营者玷污,艺考怎么会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艺考腐败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平,少数师生在艺术选拔考试中暗箱操作,甚至有的教师领导串通分肥,不仅破坏了招生选拔公平,也会破坏整个艺术圈生态。打乱了选拔公平秩序,破坏了程序,对我国艺术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造成不良影响。究其原因,相对于普通高考而言,艺考的专业课成绩本身就受到考官主观审美、个性判断的影响,存在腐败的行为往往很难认定;另一方面艺考的主要负责人都兼具“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在艺术专业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考官往往也是教学中的指导老师,再加上一些院校在省外设的考点经常操作不规范,试卷不按规定时间打印,不按要求寄送,就给了“关系户”可乘之机。

  权力寻租滋生艺考腐败。市场虽然没有统一定价,但只要想考艺术类院校或重点高校的艺术特长生,就需砸进10万元至100多万元不等。更有甚者,直接给业内权威送房、送车钥匙。一些乐团老师等利用手中特权进行权力寻租,圈内水深,明码标价,拉关系点票子,助长了腐败的威风。手中拥有了权力,就容易使用权利来非法的谋取利益。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利用手中的职权变成积累资本的“武器”,不断扩大资本,从而造成价值观扭曲,导致如此闹剧的产生,玷污了圣洁艺术的“殿堂”,搅浑了艺考的“一池清水”。

  如何打破艺校权力寻租,确保招生的公正和公开,成为招生面临的重大难题,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招生环节的监管,打破艺考负责人的双重身份,打破过于集中的招生权力,监督部门的监督缺失是闹剧推手。要遏制权力的滥用,就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外,从家长和学生角度,要摒弃投机取巧,钻“空子”心态,这样只会助长了艺考腐败的嚣张气焰,这种做法拔苗助长培养出的速成人才,对其他学艺多年的孩子不公平,扰乱了报考秩序,也影响了诚信秩序建立。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