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别让艺考成没有结局的腐败“连续剧”

2016-01-11 13:5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赵杨

  于9日举行的2016年陕西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课统考,被指出现利用手机传递答案,考场内外串通作弊的行为。10日陕西省招办称,已报请警方进行彻查,凡被认定违规的考生,将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执法部门依法处理。(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曾经的艺考,清新脱俗,没有金钱的铜臭,考生只为艺术而考。然而,如今的艺考却被诟病多年,纯洁的艺术殿堂被某些徇私舞弊、暗通款曲、投机钻营者玷污,在笔者看来,一些被世俗化的艺考,仿佛上演一部部腐败的“连续剧”,剧情扑朔迷离,结局却毫无定论。

  明码标价、圈内水深引起了艺考家长们的共鸣,拜师见面礼、“开小灶”学费、打点评委费用、买乐器等,更有甚者,直接给业内权威送房、送车钥匙,名目张胆的送礼送钱,仿佛都习以为常,考生家长甚至都能如数家珍地背出国内多所高校不同艺术专业的敲门“价码”,何其悲哀。不仅如此,艺考腐败开始由高校向中小学蔓延,中小学生家长需提前七八年打算、打点,中小学教师群体也成了艺考的利益刮分者。试问,拿钱铺出来的艺考之路,考的还是孩子们的艺术才能吗?

  招生腐败、权力寻租,导致的结果却是挖空心思挤进来的学生不爱艺术,混到学位又巴不得远离艺术,说难听点这些拿票子“砸”出来的艺考生,影响了我国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破坏艺术圈生态。

  艺考之所以难敌腐败大军,主要就在于推荐流程不够公开透明,中学相关教师手中权力过大,“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利用职务之便以掮客身份受贿,不“惜才”而“爱财”。在管理、监督缺位的情况下,仅凭个人道德约束无法确保教师对利益诱惑保持免疫。而部分学生和家长思想观念偏激,把艺考当做“终南捷径”,导致部分学校迎合市场需求,视艺考生为“摇钱树”。

  一些干部、学校、教师的腐败已让艺考“奄奄一息”,再不畅通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举报途径,加强对某些教师的垄断性资源与权力加强监管,严惩相关涉案人员,多让艺考结果晒晒阳光,不敢想象艺考是否会成为一部没有结局的腐败“连续剧”。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