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春运“闪光灯”不该只对准火车票

2016-12-15 14:1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刁志超

  2017年春运从1月13日开始,是五年来最早的春运,再加上今年火车票提前购票期缩短为30天,被称为“最难抢票年”。今天起,通过网络或打电话可以开抢2017年春运火车票了!(12月15日 中国新闻网) 

  一年春运看铁路,铁路春运看火车票。方便、舒适、高效、快捷……,火车一直是人们出行方式的首选,但是针对春运的关注,绝不该仅仅是一张火车票那么简单。 

  近几年,春运发送旅客人数始终在不断增长,在已经接近30亿人次的今天,2017年春运全国预计发送旅客29.78亿人次,其中铁路为3.56亿人次,占比还不到12%。由此可见,在春运上,铁路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其局限性的,剩下的还需要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配合才能完成。 

  造成春运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文化使然只是其中之一,深层次的是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集中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让人们为了生活与生存不得不奔波劳碌,而一年下来乡愁与亲情的羁绊,让人又不得不再从来处寻找寄托,回乡看看咱爹咱娘、妻女朋友成了人们的最本能需求。此外还有假期相对较少,休假保障能力不足等其它因素。 

  我们不能因为人们爱坐火车,就把春运的主要责任定位给铁路,更不能把目光的焦点只聚集在火车票上,春运的根本问题是社会问题,过分的把“闪光灯”对准火车票,不仅不利于春运问题的解决,还会让铁路企业背上过多的负担,于推进改革不利。 

  其实,针对春运还有更多故事可讲,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些火车票背后的人,那些为了千万旅客回家,自己却不能回家的工作人员;关注一下近些年春运的一点一滴变化,给社会所带来的各种进步;甚至可以透视一下未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升级,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人实现在乡就业,春运的人数是不是会降下来…… 

  与其总是渲染火车票的悲情,增加人们的紧张程度,倒不如演绎春运时代的进步,让人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