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三措并举为“网络问政”切实践行群众路线保驾护航

2016-09-27 14:1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薛伟杰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创办10年来,网民累计留言93万条,六成多留言获得回复。群众上了网,群众路线也必须跟着上网。(9月22日《人民日报》)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通过互联网宣传政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与此同时,传递民意,建言献策,正在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网民普遍认为,政府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切实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网络问政”在各地方兴未艾,但仍有些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比如,一些政府部门尽管开设了网站,但却不能及时更新或长期让网站处于“休眠”状态,官员对群众的问询、意见和建议,不能迅速作出回应,或者敷衍塞责,甚至出现因回复均为一个“模式”,而被网友讥讽为“机器人信箱”的怪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会浪费网络资源,更主要的是,政府的政策、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公众,公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政府的行政效率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网络问政”大打折扣。要过好“互联网+”群众路线这一关,目前最需“+”的,还是为民意识和公仆情怀;要想群众路线这条大船航行的稳定长远,还需三措并举为其保驾护航。

  必须进一步拓宽公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网络问政”在突出公众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之外,也凸显了现实中公众参与渠道的局促与不足,如政府对来自民间的声音默然处之,对公民的举报置之不理,都促使公民走向网络。因此,我们必须在现实中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基础与保证。进一步完善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便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制度,加大民主评议和勤廉问责评议工作力度,为公众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环境。

  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社会组织。许多监督政府而引发的网络事件之所以得到圆满解决,关键在于网民问责的群体力量发挥了作用。从理论上讲,公众可以通过个体和群体两种方式监督政府,但以个体方式监督会受到人员分散、信息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容易人云亦云等因素的制约,效能就会大大降低。而以群体方式监督,由于是有组织的监督,效能会远远高于前者,因而会备受关注,最终达到监督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培育和发展新型社会组织,使得政府出于公众有组织的监督之下。

  必须重视和加强政府网络传播能力建设。“网络问政”关键在于实效。因此各级政府除了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网络问政意识外,还要打造好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受理、解决和反馈。逐步扩大网络问政的领域和层次,定期上网与网民做在线交流,倾听网民的意见,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通过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交办会制度等,形成网络问政的有效机制,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解决基层问题、满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一条有利渠道,让群众从网络问政中得实惠,让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