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了不起的中国创新:从星辰到人间的突破

2025-10-13 16:53:2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嫦娥六号带着1935.3克月背样品稳稳着陆,当“梦想”号钻探船剑指万米深海,当CAR-T疗法为绝症患者带来生机,中国创新正以多维突破重塑世界认知。从深空到地心,从芯片到生命,这些突破既藏着大国重器的雄心,更写满民生福祉的初心。

  深空探索领域,中国正书写人类认知新篇。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其带回的样品研究揭示28亿年前月球仍有岩浆活动,刷新了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知。而“天关”卫星如同宇宙的“捕手”,精准捕捉暗弱天体爆发信号,为黑洞研究打开新窗口。从月背采样到深空探测,中国用技术突破将千年“飞天梦”变为科学现实,在太空探索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核心技术攻坚中,“中国智造”不断打破垄断。清华大学研发的“天眸芯”,以类脑视觉机制降低90%带宽,实现万帧级高速感知,为自动驾驶装上“智慧双眼”。上海科研团队推出的Pb级光盘存储器,单盘容量堪比100个硬盘,破解了大数据时代的存储难题。更令人振奋的是,我国首台105比特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再破纪录,展现了在算力革命中的领先优势。

  重大工程创新彰显系统实力。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11000米钻深能力有望实现“打穿地壳”的千年梦想。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以AI算法实现“3D打印”式建造,247米的坝体成为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坝,兼顾生态保护与能源供给。高铁领域更实现代际跨越,CR450动车组的永磁牵引技术,让运营时速迈向400公里时代。

  民生科技创新传递温暖力量。海军军医大学的通用CAR-T疗法,首次攻克难治性风湿免疫病,为患者带来长期缓解希望。清华大学的“超级显微镜”RUSH3D,以单细胞分辨率观测细胞交互,助力肿瘤与脑科学研究。无液氦制冷技术突破液氦依赖,为科研与医疗设备提供低成本制冷方案。这些创新让科技不再冰冷,成为守护生命的力量。

  从3.6万亿元研发投入的底气,到平均年龄30岁的创新梯队,中国创新的密码藏在持续投入与人才活力中,中国正以创新为笔,书写着兼具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时代答卷。(文/张增印)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