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山东非遗文化藏了多少“传承与创新”

2024-05-28 08:53:5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文化和旅游部最近公布的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中,山东成功入选四项非遗技艺。悠久多彩的非遗文化既彰显着齐鲁文化底蕴之厚和地域之美,更见证着山东非遗文化在延续性传承中的创新发展。

  山东是处处流淌着文化的地方。誉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思想在这里起源;作为九曲黄河的入海口,黄河文化在这里守护;拥有“天下第一山”,泰山文化在这里形成……非遗文化的源远流长藏着传承与创新的思想,在传承中延续,在创新中焕发,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被激活、被赋能、被传承。

  非遗是以传承为纽带的艺术,传承是文化保护的根基。为我们所熟知的东昌葫芦、潍坊风筝、胶东花饽饽、泰山皮影戏等非遗正是依赖着代代的传承才得以被记住。然而,现代的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着些许的困难,例如,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收入低、传承形式不能与时俱进、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或者只限于家庭传承,种种问题的存在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掣肘。

  非遗是以创新为推动的艺术,创新是文化保护的灵魂。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唤醒绚丽多姿的非遗。从包罗传统手工艺的“山东手造”到尽显地方风土人情的“黄河大集”再到品味原汁原味的“小戏小剧”,创新性想法的提出给予非遗传承人活动的空间,提供非遗文化传播的载体,形成传承与继承的双向奔赴。以聊城为例,走在中华葫芦文化园中,感受博物馆与葫芦的交融之美;走在临清宛园中,欣赏直播中栩栩如生的临清龙灯;走在非遗文化小镇,亲身体验木版年画、李氏陶艺、东昌毛笔、东昌铜铸的奥秘。

  山东非遗文化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融合,是国内与国际的交流。秉持“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理念,山东非遗文化也将逐步走向世界。因此,只有守望传承、拥抱创新,才能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焕发更多的光彩。(文/宋阳阳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