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月照齐鲁情 家国情韵长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桂香漫齐鲁,皓月寄深情。中秋佳节的清辉洒满大地,这一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的传统节日,在齐鲁大地上铺展出家国团圆的生动图景。从梨园里的欢歌到列车上的笑语,从非遗的传承到科技的赋能,中秋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串联起个人的乡愁、家庭的温馨与国家的祥和,在新时代的齐鲁大地上彰显出永恒的价值与魅力。
团圆之基,烟火人间的情感纽带。中秋的核心是团圆,这份情愫在流动的时光中愈发醇厚。2025年中秋,“齐鲁1号”旅游列车化身“移动的团圆驿站”,累计运送旅客超35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达185%。列车上,济南皮影戏、胶东花饽饽等20余个非遗项目轮番展示,定制的把子肉套餐暖胃暖心,让奔波的游子在旅途上便提前感受到家的味道。莱阳市照旺庄镇的梨乡风情旅游区里,2025年山东省“秋季村晚”热闹开演,《农民兄弟》《月亮粑粑》等村歌婉转悠扬,千余名观众在歌声中共享丰收的喜悦与团圆的温馨,烟台村歌大赛总决赛更创下超1000万的全网直播观看量。这些场景印证着,中秋的团圆,既是小家的围坐,也是大家的欢聚。
文化之脉,传统新生的传承密码。中秋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创新表达中实现活态传承。2025山东卫视中秋晚会上,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永喜唱响的“渔民号子”铿锵有力,还原了渔家劳作的质朴场景,让古老非遗在舞台上焕发新生;更有氢系统无人机稳载25斤汪疃苹果“空降”现场,用科技手段串联起田园与舞台,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济宁市民大舞台上,山东梆子《拾花轿》作为“迎中秋庆国庆”优秀剧目展演登场,传统戏曲的韵味为佳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从非遗展演到戏曲登台,齐鲁大地的中秋文化在守正创新中代代相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发展之韵,家国同兴的生动图景。中秋的意蕴早已超越民俗本身,成为映照发展成就的窗口。“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在中秋前夕持续升温,威海站赛事期间卫城片区日均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拉动消费超4000万元,让团圆的餐桌与地方发展紧密相连。“半岛1号”海上游船开通的5条航线串联起40多处沿海地标,凭船票可享受105家景区优惠,3.5万人次游客在海上赏月的同时,感受着“仙境海岸”的发展活力。莱阳梨文化季现场的特色好物展陈区里,梨文化周边、非遗手造等产品琳琅满目,既传递着节日祝福,也彰显着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中秋的月光下,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绘就出家国兴盛的美好画卷。
齐鲁月照团圆路,家国心牵复兴程。中秋节所承载的团圆期盼、文化基因与发展动能,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从旅途的温馨到舞台的精彩,从非遗的传承到产业的兴旺,这个节日始终见证着个人与家庭的幸福,映照出社会与国家的进步。(文/肖琳)
- 聊诚评|双节经济:消费升级与产业协同新机遇2025-09-29
- 聊诚评|文旅融合绘就假日新图景2025-09-25
- 聊诚评|月圆不忘烽火史,国盛常铭抗战魂2025-09-25
- 聊诚评|月华映山河,新风润人心——2025年“双节”里的时代变迁2025-09-24
- 聊诚评|浓浓中秋味 悠悠家国情2023-09-28
- 聊诚评|网络中国节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2023-08-22
- 聊诚评|弘扬端午文化 传承爱国情怀2023-06-21
- 聊诚评|莫让“清明”失了深意2023-04-03
- 聊诚评|美美与共庆元宵 信心满满踏新征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