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月华映山河,新风润人心——2025年“双节”里的时代变迁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又遇国庆佳节。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再度相遇,在绵长的假期里,我们不仅享受着团圆的温馨和假期的闲适,更在点滴细节中,见证着社会风尚的深刻变迁。这个“双节”,既是传统文化的盛宴,也成为观察移风易俗、文明新貌的一扇窗口。
月饼“轻装”上阵,情谊“浓醇”依旧。曾几何时,中秋月饼的包装竞赛一度愈演愈烈,“椟”贵于“珠”的现象饱受诟病。今年的市场上,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过度包装已悄然退潮。简约、环保的设计成为主流,更多品牌专注于食材本身的品质与创意。传统的广式、苏式月饼与低糖、养生等新概念融合,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亲朋好友间馈赠月饼,不再看重外表的奢华,而是回归到分享美味、传递祝福的本真。这“一减一增”之间,减的是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面子负担,增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情感的纯粹分量,体现了消费理念的理性升华。
团圆方式多元化,孝亲内涵有新意。“回家看看”是佳节永恒的主题,但团圆的形式正变得更加丰富。对于一些因工作、学业无法归家的游子,高质量的“云团圆”通过视频通话、线上家宴等方式,弥补了空间的阻隔,让思念实时抵达。而在家庭内部,节日的活动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聚餐。许多家庭选择一起观看爱国题材电影,在国与家的交融中涵养情怀;或共同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会、手工制作花灯等,在动手协作中增进情感。这种变化说明,孝亲敬老的核心未变,但其表达方式正与时代同频共振,更注重精神层面的陪伴与共同成长。
出行趋于理性,旅途承载文明。长假是旅游的黄金期,但与往年相比,“打卡式”旅游的热度有所降温。更多人选择“反向旅游”、乡村民宿或城市深度游,追求更松弛、更具文化内涵的体验。在景区景点,乱刻乱画、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等不文明现象显著减少,自觉排队、爱护环境、尊重当地风俗已成为大多数游客的自觉行为。这背后,是公众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及对休假本质——放松身心、滋养精神——的更深层次理解。旅途,正成为展示个人与集体文明形象的流动风景线。
庆典更具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悄然生长。今年的国庆庆祝活动,民间参与的热情格外高涨。社区里的文艺汇演、公园里的爱国歌曲快闪、网络上的“我与国旗同框”互动……这些由普通民众自发组织、积极参与的活动,充满了质朴而真挚的爱国情感。中秋的拜月、赏灯等传统习俗,也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生,他们乐于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典故,并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创意传播。传统节日不再是古老的仪式,而是激发文化认同与创造力的源泉。这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是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
2025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风尚的进步与国民心态的成熟。移风易俗,并非要割裂传统,而是要摒弃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让优良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中焕发新的生机。当我们以更绿色、更文明、更富内涵的方式度过佳节,我们不仅在享受假期,更是在共同参与和推动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月华千年如一,而人间万象更新。让这股清新之风,不仅吹拂在佳节时分,更能浸润于日常,成为我们时代前行的动人韵律。(文/赵方怡)
- 聊诚评|浓浓中秋味 悠悠家国情2023-09-28
- 聊诚评|网络中国节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2023-08-22
- 聊诚评|弘扬端午文化 传承爱国情怀2023-06-21
- 聊诚评|莫让“清明”失了深意2023-04-03
- 聊诚评|美美与共庆元宵 信心满满踏新征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