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弘扬端午文化 传承爱国情怀
编者按:风起于青蘋之末,火燎原于星星之点。2月23日起,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推出《聊诚评·燎原计划》栏目。栏目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贡献力量。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飘香。即将而来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赛龙舟、忆屈原、食粽子、悬菖蒲、插艾条,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端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不断散发着中华文明的厚重魅力。两千多年的端午节,是连接古今的纽带,弘扬端午文化,让我们在品味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历史、超越时代、面向世界的价值共鸣。
弘扬端午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端午节的诸多习俗沉淀着先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端午文化的弘扬,既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表达,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彰显传统节日文化独特的内涵和价值,是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的必然之路。我们要从端午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用心感受端午文化的丰富内涵,体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学习领悟的基础上积极践行,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不断给端午节丰富新时代的内涵。
弘扬端午文化,传承爱国情怀。赛龙舟、包粽子,这些习俗不仅是充满仪式感的节日礼仪,更表达着对爱国诗人的纪念和对心忧民生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的称颂。爱国诗人屈原,用投江明志解释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忠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上下而求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屈原身上凝结着人们对爱国的深沉寄托,端午饱含家国情怀这一不变的底色。在这个传统节日,我们认真体悟端午蕴藏的家国情怀,这是对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品格的沉淀和传承,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化和弘扬。让我们在思接千古中汲取爱国精神营养,在家国情怀中积蓄奋进力量,让我们勇担使命,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弘扬端午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端午节也已经成为了多个国家共同的节日。当今之中国,中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引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理念与智慧更是越来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端午文化背后的“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等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理念,彰显着中国精神,也温暖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端午文化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共享的文化盛典,对世界来说是了解中国的窗口与桥梁。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阔步迈入新时代,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潮流。在这种大势中,中国传统节日走向世界已成为一种必然,我们要多角度呈现端午文化的面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认同性。要不断提升端午文化的传播力,不断拓展交流渠道,创新交流方式,在把文化交流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邀请外国民众来到中国体验节日氛围,感受端午节日魅力。
传承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们要积极地展示中国端午文化的多姿魅力,让端午文化立于世界舞台,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交流,将端午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打造成世界靓丽名片,让世界共赏新时代的中国风采,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文/宋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