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链”上花开正当时:聊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密码”

2025-08-11 20:58:4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压舱石”,更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在山东聊城,一场以“链上花开”为主题的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以行进式采访的深度、全媒体传播的广度,全景式展现这座工业强市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培育“冠军集群”、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从科技创新的突破到智能制造的蝶变,从绿色转型的探索到产业链协同的深耕,聊城正以“链式思维”书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创新链上“百花齐放”:科技赋能锻造冠军基因

  在聊城,科技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而是产业链上的“集体跃迁”。活动走访的10家链主企业中,东阿阿胶、鲁西化工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时风集团聚焦智慧农业装备突破“卡脖子”技术,润林牧业以畜禽育种技术抢占行业制高点。更令人瞩目的是,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已孵化出2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一链一院”的创新矩阵。这种“链主出题、高校解题、政府搭台”的模式,让科技创新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截至2024年,聊城高新技术企业达803家,省级以上研发项目突破70项,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转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智能链上“蝶变升级”:数字浪潮重塑产业生态

  走进信和造纸的智能化车间,4800卫生纸机以每分钟1千米的速度高速运转,技术指标领跑全球;行创科技的甲醇发电机组通过模块化设计,重量较传统机型缩减80%,产品远销俄罗斯市场……这些场景,是聊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缩影。通过实施“百企联百校”行动,聊城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成102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突破90亿元。数字技术不仅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更催生出氢能、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为制造业注入“数字基因”。

  绿色链上“向新而行”:低碳转型勾勒发展底色

  在冠县,全省首笔充电碳普惠交易落地,新能源公交车充电产生的碳减排量转化为“绿色收益”;中电冠县独立储能电站如同“超级充电宝”,年节约标煤7万余吨;绿电产业园试点推动园区绿电消费占比超40%……这些实践,彰显聊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决心。通过实施“绿色制造提升工程”,聊城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8%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98%,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绿色,已成为聊城制造业最鲜明的底色。

  协同链上“聚链成群”:冠军集群激活乘数效应

  链长制不是“单链突进”,而是“多链协同”。聊城以“链主+专精特新”为纽带,构建起“链主企业领航、单项冠军攻坚、专精特新支撑”的梯队体系。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6家,形成铜加工、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这种“链式共生”的模式,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物理相邻”走向“化学相融”,催生出“1+1>2”的乘数效应。

  从“链上花开”到“群星璀璨”,聊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科技创新的突围之路,是数字赋能的转型之路,更是绿色低碳的可持续之路。当产业链的“关键变量”汇聚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这座工业强市正以“链式思维”破局、以“冠军集群”领跑,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向新、向绿、向强!(文/吕一舟)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