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从“笔尖”到“云端”:一支笔里的中国创造密码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晨光熹微时,云南山区的孩子握着一支“洞洞笔”练字,笔杆上的凹槽引导着稚嫩的手指正确发力;写字楼里,白领用搭载国产墨水的中性笔签署合同,字迹遇水不晕、存档百年;空间站内,航天员握着特制的太空笔记录数据,笔芯在失重环境下依旧流畅出墨……一支小小的笔,藏着中国创造的大乾坤。
破解“卡脖子”难题,创造是打破垄断的底气。 曾几何时,我们的笔“芯”里装着别人的技术。圆珠笔头的钢材需要极高的精度,一度依赖进口;墨水配方被国外企业垄断,价格居高不下。而在更广阔的领域,这样的突围处处可见:芯片领域,华为海思团队耗时十年打磨麒麟芯片,从7纳米到5纳米制程不断突破,让国产手机有了“中国芯”;医疗器械领域,迈瑞医疗从模仿到创新,研发的超声设备打破欧美品牌垄断,如今走进全球90%以上的国家;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用“钠离子电池”破解锂资源依赖,能量密度不输锂电池却成本降低30%。这些突破没有捷径,靠的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韧劲,把“别人有的”变成“我们强的”。
扎根生活土壤,创造是解决痛点的智慧。 创造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突破,更是对生活的用心。在浙江,一支“防近视笔”火了——笔尖安装了传感器,孩子坐姿不当时会自动缩回,提醒纠正姿势。这样的“民生创造”遍布街巷:重庆一家企业研发的“无障碍电梯按钮”,盲文凸起高度比国标提高0.2毫米,搭配语音提示,让视障人士操作更顺畅;广东团队设计的“折叠菜板”,展开是切菜台,收拢成收纳盒,解决了小户型厨房空间难题;江苏农民发明家造出“多功能播种机”,能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让一亩地播种时间从2小时缩至20分钟。这些创造没有惊天动地的技术,却带着对生活的体察,把“问题”变成了“方案”。
于细微处精进,创造是打磨极致的坚守。 有人说,中国创造总是追求“大而全”,但在笔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小而精”的坚持。从笔尖的0.1毫米误差控制,到墨水在-40℃至60℃环境下的稳定性测试,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注解。这种精进在更多领域开花结果:景德镇陶瓷艺人用3000目细砂纸打磨瓷坯,让“白如玉”的瓷器能映出指纹;青岛海尔的冰箱研发团队,为降低0.1分贝的噪音,测试了200多种压缩机安装方案;福建安踏的运动鞋实验室,用机器人模拟10万次奔跑,只为让鞋底纹路的耐磨性提升5%。正是这种“差一点都不行”的较真,让中国产品从“能用”变成“好用”,再到“耐用”。
如今,这支笔还在进化:搭载NFC芯片的“智能笔”,能记录书写轨迹并同步到云端;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环保笔”,用完后能自然融入土壤。而更多领域的创造也在迭代升级,它们不喧嚣、不张扬,却用实实在在的进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书写着一个国家的创新底气。这,或许就是中国创造最动人的模样——于细微处发力,于平实中闪光(文/王士超)
- 聊诚评|了不起的中国创造2025-07-18
- 聊诚评|创新基因涌动时,看中国创造的“破茧”与“蝶变”2025-07-16
- 聊诚评|破茧·弄潮·织梦——东方智慧绘就中国创造新图景2025-07-14
- 聊诚评|根脉里的创造密码,时代中的大国锋芒2025-07-11
- 聊诚评|中国创造 以制度之光点燃文明星火2025-07-04
- 聊诚评|凝聚“小我”之合力,书写辉煌“中国梦”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