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根脉里的创造密码,时代中的大国锋芒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华夏文明五千年,“创造”二字始终镌刻于民族基因之中。从都江堰的千年润泽到活字印刷的文明传播,从张衡地动仪的智慧闪烁到郑和宝船的远洋壮举,中国创造自古便以“巧夺天工”惊艳世界。今日之中国,更以“日新月异”之姿,让“中国创造”成为时代强音,在科技高峰、民生角落、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书写着属于东方大国的创新传奇。
“破壁”为要,勇攀科技“珠峰”。科技创造,当以“破壁”为先。古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今有中国创造者向“卡脖子”技术宣战的决心。天地玄黄之间,从深海探测到深空探索,从微观世界到宏观宇宙,中国创造正一步步突破认知边界与技术壁垒。“珠峰”之高,在于其不可逾越的难度。科技之险,在于核心技术的垄断封锁。然中国创造者从不畏难,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基础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或于实验室中反复试验,破解材料科学的密码。或于工程现场日夜钻研,攻克装备制造的瓶颈。这种“破壁”精神,让中国创造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让“中国创造”的标签闪耀全球,更让世界看到东方古国在科技浪潮中的硬核实力。
“惠民”为本,点亮生活“星火”。创造的终极意义,在于“惠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国创造从不局限于宏大叙事,更在柴米油盐中扎根,于衣食住行中开花,如点点星火照亮百姓生活。从指尖支付的便捷到智慧医疗的精准,从绿色能源的普及到智能家居的舒适,“中国创造”正以润物无声之势,提升着亿万人民的幸福感。“星火”虽微,可成燎原之势。民生小事,关乎万家福祉。中国创造者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将技术创新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乡村,智慧农业让土地焕发新活力,农民劳作更高效。在城市,智能交通让出行更顺畅,居民生活更便捷。在校园,在线教育打破时空限制,知识传播更普惠。这种扎根大地、贴近民生的创造,让“高大上”的科技变得“接地气”,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到创新的温度,感受到发展的脉搏。
“和合”为道,奏响世界“和弦”。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创造从不闭门造车,而是以“和合”之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世界发展贡献东方智慧。古有丝绸之路架起文明交流之桥,今有“中国创造”成为国际合作的纽带,在开放共享中奏响互利共赢的“和弦”。“和弦”之美,在于多元共生、协同发展。中国创造者秉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贡献解决方案。从先进技术的国际共享到创新成果的全球普惠,从跨国合作平台的搭建到人才交流的深化,“中国创造”正以开放姿态连接世界,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展现着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从科技高峰的攀登到民生福祉的守护,从独善其身的突破到兼济天下的担当,“中国创造”的故事正在神州大地持续书写。这份创造,源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勤奋与智慧,更源于新时代改革创新的澎湃动能。相信在未来,“中国创造”必将以更璀璨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东方力量。(文/杨朝政)
- 聊诚评|中国创造 以制度之光点燃文明星火2025-07-04
- 聊诚评|凝聚“小我”之合力,书写辉煌“中国梦”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