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链博会上的“山东答卷”:一根链条串起的开放新图景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青岛啤酒的麦香还没散尽,"蜘蛛侠机器人"的机械臂已在展区划出精准弧线;中欧班列的电子轨迹图上,红色光点正沿着新亚欧大陆桥昼夜奔涌——第三届链博会上,2600平方米的山东展区像个浓缩的产业宇宙,78家鲁企带着千件展品,把“链”的故事讲得活色生香。这不是简单的成果陈列,而是一份写满开放与合作的“山东答卷”,字里行间都是产业链的韧性与雄心。
从“卖产品”到“织网络”:鲁企的链思维进化论
青岛啤酒的展台前,不少人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全球供应链数据:从加拿大的大麦到德国的酵母,从青岛的智能工厂到东南亚的冷链物流,一杯啤酒的“前世今生”被拆解成清晰的链条图谱。连续三届参展,青啤早已跳出"卖酒"的单一维度,转而用全链条协同编织全球朋友圈——这恰是山东企业的集体蜕变:不再执着于某个环节的“单点闪光”,而是要做产业链的“系统架构师”。
这种思维在“链主”企业身上尤为鲜明。山东高速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2万列,把“齐鲁号”的笛声送进了20多个国家;山东港口集团的实景模型里,青岛港的自动化码头与日照港的大宗商品枢纽连成一片,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的“全球最大港口区”,正用枢纽优势把产业链的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他们深谙:链条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韧性——不是把合作伙伴圈成“小圈子”,而是用互联互通把朋友圈扩成“大舞台”。
双向奔赴的链上情缘:当山东优势遇上全球需求
泰国展区与山东展区相邻,有趣的是,两边的展品清单高度互补:泰国的天然橡胶原料,恰好能接上山东轮胎企业的智能制造线;山东的农机装备与复合肥,正契合泰国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这对“邻居”的年贸易额已达746亿元,33家鲁企在泰投资的4.8亿美元,早已不是简单的资金流动,而是产业链上的“精准嫁接”。
这种互补性藏着山东开放的密码:不搞“零和博弈”,而是做“乘法效应”。在烟台万华的展台,一套用于中东石化项目的设备模型前围满了客商——这套融合了山东化工技术与当地能源优势的解决方案,正是“各展所长”的生动注脚。就像展区里那幅动态更新的全球合作地图,山东的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正沿着“一带一路”的脉络,与沿线国家的需求形成奇妙的“链上共振”。
六链融合的底气:产业底盘上的开放雄心
黄三角的风电叶片与胶东的芯片封装设备并肩而立,鲁西的新型材料与济南的量子计算终端隔空对话——山东展区的“混搭风”,实则是全省产业实力的真实写照。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强省,从“山东制造”到“山东智造”,这份家底不是一天攒起来的:全国首个工业门类齐全的省份,41个工业大类形成的完整体系,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天然土壤。
如今,山东正用"六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数据链)的思路,让这份家底焕发新活力。在链博会的签约仪式上,既有中科院海洋所与鲁企的联合研发项目,也有跨国公司将亚太研发中心落户青岛的合作——这些签约背后,是山东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的清晰路径:用创新链破解技术卡点,用数据链打通信息壁垒,最终让产业链成为开放合作的“黄金通道”。
从“链思维”到“链行动”,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山东的探索恰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缩影:不追求“独霸链条”,而致力于“强链共赢”;不执着“零和博弈”,而深耕“价值共生”。当更多“鲁字号”以产业链为纽带,在全球分工中锚定优势坐标,这条串联起技术、资本、市场的开放链条,终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力量”。(文/王鹏)
- 聊诚评|链上山东:好品牌撑起产业链硬“脊梁”2025-07-22
- 聊诚评|让产业链“强起来”,助山东品牌“亮起来”2025-07-18
- 聊诚评|好品山东:链上绽放的品牌力量2025-07-18
- 聊诚评|从“AI桥总工”看山东产业链的数字筋骨2025-07-16
- 聊诚评|粮仓满,丰光好——齐鲁大地书写“粮安”新答卷2025-07-16
- 聊诚评|山东大集:烟火气里的消费新图景2025-07-16
- 聊诚评|“山东大姨”火出圈:小人物书写大时代的地域答卷2025-07-11
- 聊诚评|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把钥匙”2025-07-11
- 聊诚评|齐鲁民企破浪行: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山东密码”2025-07-11
- 聊诚评|山东:从数字浪潮看全民数字素养提升的鲜活注脚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