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执笔为犁耕乡土 振兴路上绽芳华

2025-05-07 16:41:3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青年如种子,深埋乡土便能孕育希望;青年如火焰,点燃理想即可照亮征程;青年如桥梁,跨越天堑终将连通未来。在齐鲁大地的阡陌之间,一代代青年以赤诚之心扎根热土,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振兴之花。从孔孟故里的文化传承,到沂蒙山区的红色血脉,山东青年始终以奋进之姿,书写着时代答卷。 

  以青春为犁,深耕文化传承的沃土。青年是文明火种的守护者,更是创新表达的践行者。两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将“有教无类”的智慧播撒华夏;今日,山东手造匠人融合数字技术,让龙山黑陶、潍坊风筝焕发新彩。淄博“90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昊,借助短视频平台展示琉璃烧制技艺,带动百余青年返乡创业,让传统工艺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青年以文化为犁,既深耕历史根脉,更开垦出产业融合的新田。 

  以热血为焰,熔铸科技创新的基石。从墨子探寻“小孔成像”的科学之光,到当代青年攻克深海勘探技术难题,齐鲁儿女始终将热血注入创新征程。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海燕”团队,平均年龄仅32岁,研发的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突破万米,填补多项国际空白;济南超算中心青年工程师王磊,带领团队构建算力网络,赋能农业大数据分析,助力“吨半粮”产能提升。青年以科技为焰,既熔铸攻坚精神,更照亮了高质量发展的前路。 

  以理想为桥,架起城乡融合的天堑。王尽美在《晨钟报》疾呼“改造旧社会”时年仅23岁,今日青年续写“新农人”传奇。临沂“博士村长”张华,放弃高薪扎根沂蒙老区,引进智慧农业系统,带动20个村庄发展生态种植,户均增收超2万元;菏泽“00后”村支书陈雪,组建青年电商联盟,将曹县汉服、单县羊肉汤销往全国,年销售额破亿元。青年以理想为桥,既跨越城乡鸿沟,更架起了共同富裕的纽带。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山东青年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蓝图。全省累计培育青年乡村振兴带头人1.2万名,科技型青年企业家占比突破40%,这些数据印证着青春力量的澎湃。当“五四”精神穿越百年,新时代青年执笔为犁,在乡土间书写的不只是个人华章,更是民族复兴的壮阔诗篇。岱宗巍巍见证初心如磐,黄河奔涌激荡青春誓言,这片热土上的芳华故事,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华。(文/王金亮)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