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淬火成器:山东手造的精神密码与时代价值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齐鲁大地的深处,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正悄然生长。从龙山黑陶的质朴肌理到潍坊风筝的斑斓色彩,从鲁绣的精致针脚到博山琉璃的流光溢彩,山东手造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精神密码,在当代社会激发出惊人的文化势能。这不仅是一场传统手工艺的复兴运动,更是一次中华文明基因的现代解码。
淬火成器,千年技艺的文化基因解码。在章丘铁匠铺的炉火前,传承人王立芳将“千锤百炼”的古训化作现实。每一件手工锻造的铁器都要经历七十二道工序,这种对极致工艺的追求,正是山东匠人精神的原型。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壁厚仅0.2毫米却坚如磐石,印证着齐鲁先民“制器尚象”的造物智慧。在曲阜楷木雕刻工坊,匠人们至今恪守“三雕九磨”的古法,每一刀都遵循《考工记》的规制。这些穿越时空的技艺传承,构成了中华文明最生动的基因图谱。
点石成金,传统工艺的现代性突围。淄博琉璃工匠的创新实践,为传统手造打开新的想象空间。他们将3D建模技术与古法吹制工艺结合,创作出《稷下学宫》系列文创,在米兰设计周斩获金奖。青岛贝雕传承人开发的“数字贝雕”App,让用户在线体验虚拟雕刻,订单量同比增长300%。更令人惊叹的是曹县汉服产业带,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年销售额突破80亿元,占全国汉服电商市场的三分之一。这些创新实践证明:传统手造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自我更新的活态文化。
春风化雨,手造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在临沂柳编之乡,普通的杞柳经过匠人巧手化作价值千元的艺术家具,带动全县10万人就业。平度草编合作社引入非遗研培计划,培养出2000名“新型手艺人”,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微山湖的芦苇画产业更创造出“指尖经济”奇迹:老艺人带徒传艺计件付费,留守妇女居家创作月入过万,昔日的“穷窝子”变成“金芦苇”之乡。这种“手艺+产业”的模式,正在重塑山东乡村的经济版图。
站在文化自信的新起点,山东手造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它既是对传统造物智慧的当代诠释,也是对工业化生产的审美救赎,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当匠人的刻刀在木料上游走,当织机的梭子在丝线间穿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器物的诞生,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觉醒。这种觉醒,正如《考工记》所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在四者和合中,山东手造正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匠造传奇。(文/王海超)
- 聊诚评|以手造之光,点亮文化“两创”新局2025-04-18
- 聊诚评|谷雨,滋养山东手造奋力生长2025-04-18
- 聊诚评|“山东手造”:为“好品山东” 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2024-12-09
- 何以中国|聊诚评·山东手造:匠心独运,传承与创新并进2024-12-06
- 何以中国丨聊诚评·“山东手造”映古今 匠心融汇展新颜2024-12-05
- 何以中国|聊诚评·触摸“山东手造”,感受温情与文化之美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