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以手造之光,点亮文化“两创”新局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泰山日出映照着沂蒙剪纸的红,黄河奔流激荡着章丘铁锅的光。当古老的针脚穿过现代的经纬,当传统的窑火点燃创新的星芒,山东手造正以匠心为笔、岁月为墨,在新时代的宣纸上书写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壮丽篇章。这不仅是手艺的赓续,更是文明的再造;这不只是产业的腾飞,更是精神的涅槃。让沉睡的非遗苏醒,让静态的文化流动,山东手造正化身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金钥匙,开启着走向未来的密码。
匠心承文脉,针脚绣春秋。“一针一线皆是史,一雕一琢尽关情”。在曲阜尼山圣境,鲁绣艺人以发丝1/16细的丝线绣出的《论语》册页,针脚间流淌着儒家文化的温润;在济南趵突泉畔,莱芜锡雕大师用百万次锤打铸就的《泉福》礼器,锡花上凝结着齐风鲁韵的晶莹。这些凝结着祖先智慧的技艺,不是博物馆里的静物标本,而是活着的文化基因。当潍坊风筝飞上“一带一路”的天空,当淄博美陶装点进博会的展台,当烟台绒绣定格冬奥场馆的芳华,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精美的物件,而是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正是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让古老技艺在时光长河中永不褪色,使文化传承成为有温度的民族记忆。
巧手织富路,非遗焕生机。在鲁西南的乡村工坊里,曹县汉服裁缝的剪刀与鄄城鲁锦织机的穿梭声,奏响着乡村振兴的和弦。临沂柳编编织出通达120国的外贸网络,滨州布老虎“咬”出年销千万的文创产业链。当“山东手造”区域公共品牌与电商直播碰撞,当非遗工坊与乡村振兴战略对接,传统手艺正转化为富民产业。在济南明湖畔的手造一条街,游客扫码即可追溯每件作品的匠心故事;在青岛国际啤酒节,扎啤杯上的高密泥塑造型成为潮流符号。这种“手艺+产业”的魔方组合,让非遗从“养在深闺”走向“烟火人间”,在市场化浪潮中找到新的生存土壤,证明传统文化只要找到现代接口,就能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数字赋新能,传统绽芳华。当章丘铁锅的锻造过程被VR技术全景还原,当东阿阿胶制作工艺通过区块链实现全程追溯,山东手造正在元宇宙中开辟新赛道。AI设计的烟台苹果核雕图案,3D打印的周村烧饼模具,AR技术复活的泰山皮影戏,数字技术为传统手艺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在青岛金东数创的手造元宇宙实验室,用户可以定制专属的青岛贝雕数字藏品;在浪潮集团搭建的手造云平台上,非遗传承人与Z世代设计师实时协作。这种“文化+科技”的跨界融合,让静态文化变为沉浸体验,使古老手艺成为潮流密码,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创造着文化传承的新范式。
泰山挑山工的扁担两头,一头挑着传统,一头挑着未来。山东手造这艘文化方舟,正载着先民的智慧与当代的创造,驶向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当我们在非遗工坊触摸千年窑温,在手造市集感受匠心温度,在数字平台见证文化蝶变,就会明白:每一件手造都是文明的信物,每一位匠人都是时间的雕塑家。让这束手造之光持续闪耀,照亮文化两创的前行之路,山东必将在文化强国版图上镌刻下新的齐鲁传奇。(文/王海超)
- 聊诚评|谷雨,滋养山东手造奋力生长2025-04-18
- 聊诚评|“山东手造”:为“好品山东” 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2024-12-09
- 何以中国|聊诚评·山东手造:匠心独运,传承与创新并进2024-12-06
- 何以中国丨聊诚评·“山东手造”映古今 匠心融汇展新颜2024-12-05
- 何以中国|聊诚评·触摸“山东手造”,感受温情与文化之美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