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消解“读书无用”在于“上下通畅”

2013-09-03 14:53:00 来源:沈阳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每到一年开学季,“读书无用论”总能死灰复燃。“读4年书8万,高中毕业打工挣8万,来回16万,拿去买房或开店都能赚钱”,说这话的是成都女生玲玲的父亲。在开学日,家住成都的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甚至表示收废品都比大学毕业后赚的多,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意“学费打水漂”。

  读书有没有用?这是一个伪问题,读书当然有用。从经济的角度,总体而言,教育的程度和收入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教育投入也被认为是最高效的投资。读书在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增加认知度和幸福感方面的价值更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试看古往今来,才俊人士又有几个是没有读过书的?

  读书有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成功”的评价标准。曾几何时,“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甚嚣尘上,让“读书无用论”敢于“摆事实”。不错,我们八卦“北大才子卖猪肉”之类热点题材,又有多少人享受着“术业有专攻”带给我们的便利?别说你用的不是智能手机啊。

  俗话说,数字最有说服力。据一份去年的大学生收入报告显示,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为2719元,69%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而农民工月均收入已突破2000元大关。也许上面的数字已经能说明问题。再加上,某些“拼爹”又挤占了部分公共资源。无怪乎,一些人对上学心灰意冷。但我们更应认识到,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跟“这些”关系又有多大?看看近年某些高校的“花边新闻”,我们只能说,打铁还得自身硬。

  确实,学费越来越高,连恋爱成本都要计算在内,家长不肉疼才怪——反正毕了业也是个打工的命。表面上看来只是“教育投资”收益问题,其实暗含更多,比如教育的公益性,就业的公平性等。不能让读书成为奢侈品,更不能“龙生龙凤生凤”——阶层间需要无电阻流通,不需要绝缘体。

  就算抛开种种不得意,我们也要重新认识教育。姑且不论读书的价值能够体现在经济上、功名上,仅就个人生活而言,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其谋生本领、待人接物、判断能力、思维能力一般都要高于常人,长期来看,更有发展前途。书读得好不一定就有一个光明的前景,这是人才市场化的必然现象。但一个人读书会比不读书更有前途。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个别受教育较低的人更成功,比如飞黄腾达和富足,但这仅仅代表人生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

  今天,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大学生一时不如意,就怀疑教育的价值;更不能因为某个没有或很少读书的人比读书人更富有、更有社会地位,就否认读书的价值。系统的教育不是短期的培训,好比一把利刃,系统培训是锤炼,短期培训的打磨,没有基础何来发展?当然,我们在解构“读书无用论”的同时,也要反省自身。看看,我们有没有给年轻人留下足够的上升渠道,有没有为困难人群获得充分的教育留下足够的资源,等等。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也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下该做的是,降低大学费用,提高学生素质,根据市场调整专业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才是正途。(孙连宇)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