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颂赞歌的春晚才是“好声音”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相声、小品不能束手束脚,要解放思想,颂赞歌的作品一律不要出现,最喜欢有尖有刺的东西。刚从国外归来的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与副总导演赵本山及艺术顾问张国立、刘恒和策划张和平等春晚智囊团首次召开了语言类节目碰头会。春晚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的总基调“一锤定音”。
冯小刚毕竟是冯小刚。对于诟病最多的语言类节目,他开出了自己的药方——语言类节目要带刺,颂赞歌一律不要。长久以来,春晚语言类节目就呈现出下滑趋势,加之赵本山的缺席,更让人对语言类节目意见多多、忧心忡忡。
所以,冯小刚出手了,表态了。他知道语言类节目的生命力所在。既然是语言类节目,既然人们希望语言类节目能够带来“笑果”,那么语言类节目就必须关注现实,就必须带有批评、批判。人们之所以喜欢语言类节目,就是因为这些节目能够将现实中的痛感和无奈带入,并以嘲笑和讽刺的方式予以调侃。如此,人们心中的郁闷才能得到释放,人们内心表达的冲动才能得到满足,人们才能真正地会心一笑。
艺术作品应该关注现实,应该接地气。一方面,艺术来源于现实,有些时候,现实比艺术创作更荒诞、更匪夷所思、更超乎想象。另一方面,对现实的关照可以引起最大的共鸣。如果,艺术创作只是闭门造车,或者眼光不能向下,则共鸣无法产生,不能同喜同悲同笑。
春晚也该如此。春晚是春节时各界的联欢。既然是联欢,就应该有共同关注,有各自表达,有对现实的批评,有对未来的期待。这样的春晚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这样的春晚才能获得会意的笑声,这样的春晚才能给人更多前进的动力。所以,冯小刚对“颂赞歌”的拒绝,不失为一种好声音——春晚的好声音。它在重复一个常识,坚持一个传统——那些真正的感动只能来自共同感受;那些开心的笑声只能来自快意的表达和从容的心态。
(文/乾羽)
责任编辑:宋莉
- 少年“真人秀”,要“秀”出“坚持与斗志”2020-12-15
- 以文化为沃土,予娱乐以养分2020-12-03
- 安全是综艺节目的底线2019-11-29
- 综艺节目不能逾越安全边界2019-11-28
- 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守住“中国味”2019-06-13
- 综艺节目常变才能常青2019-02-27
- 综艺节目要弘扬主旋律2018-12-21
- 限秀令是规范娱乐节目良药2018-07-13
- 深入真实生活的综艺节目更好看2018-06-08
- 原创节目登陆戛纳,创新才有国际影响力201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