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捕娱 > 正文

以文化为沃土,予娱乐以养分

2020-12-03 16:2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类文化节目便在电子荧幕上层出不穷。而伴随着电子传媒时代的到来,雨后春笋般的综艺节目也在渲染着我们的生活。黑格尔有言:“存在即合理。”推陈出新的娱乐性节目和文化性节目其实都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娱乐需求,为我们或忙碌或枯燥的生活润色。文化性电视节目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价值是更为显著的,它在唱响文化主旋律的同时,唤醒的是我们血液中的民族记忆。

  诚然,《奔跑吧,兄弟》等娱乐性电视节目运用惊喜连连的场景布置、搞怪刺激的游戏关卡、精致养眼的明星艺人为我们带来了欢声与笑语,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的茶余饭后愉悦了身心。但是在狂欢和大笑之后,这些节目又留下了什么呢?况且当这类节目开始泛滥,不可避免的是电视节目“娱乐至死”的过度庸俗化。这种由“热”到“冷”的综艺观感不禁让我陷入了思考,真正有价值的节目是否只体现在节目形式呢?相比狂欢的节目形式而言,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这类文化性电视节目是一场安静的文化享受,这才是对观众的长期吸引,这种由“冷”到“热”的综艺观感反倒是像一场升华后的从心出发。

  自201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一系列传统文化电视节目陆续推出,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高度关注。当各类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纷至沓来,观众不仅没有审美疲劳,并且对其火热追捧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这类文化性电视节目的内核,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五千年的生命源泉,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我们在对经典与诗词的诵读中,唤醒的是我们血液中的民族记忆,在提高我们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同时,增强的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力和民族自豪感。

  然而教科书上的传统文化其实大多晦涩难懂,如果照搬教科书,这些节目难免会枯燥乏味。而这类文化性节目的创作者尝试的是以一种新潮的表达方式以及被大多数年轻人所喜爱的影像语言结合起来。目前,大多数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主题都集中在“推广传统文化”上。这类节目与传统节目相比最大的创新在于它融合了以往“真人秀”的互动性,在营造节目趣味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华诗词大会》突破了普通教育文化课程内在竞争形式,将“诗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核心思想,发挥诗歌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使用。

  显然,这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的素材均取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厚重的历史,让观众徜徉于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在对中华民族文化再挖掘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是一些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思考。

  我们作为观众对待文化类电视节目是抱有期望的,所以也是希望这类节目可以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这就需要作为观众的我们自觉承担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创作传统文化节目的电视媒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并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作为弘扬文化主旋律的国家相关文化部门应该加大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政策扶持。我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够观赏到越来越多有深度也有温度的电视节目。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电视节目也不应该在获得广度的同时丢失了深度。在异彩纷呈的综艺节目中,我们应做出正确的取舍,坚持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不失为更好的选择。(文/赵洋)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