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捕娱 > 正文

众声喧哗是央视春晚转型的征候

2013-02-17 16:22: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我看过1983年以来年年的央视春晚,也参与过近些年来对春晚的“骂”战,可从来没有见过今年这样众声喧哗。从边看边聊边吐槽,人们对央视春晚的议论至今“神评”不已、意犹未尽。不过,我认为今年的众声喧哗和往年“骂战”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其实是央视春晚实现转型的征候。

  首先,我认为这众声喧哗是观众面对转型春晚的必然心理反应。总导演哈文把网友的吐槽说成也是一种“欢乐”,而且谦称“陪伴”,央视也不再像往年那样搞收视调查和节目评选,这并不意味着今年的春晚搞砸了。事实上,经过连续两届的努力,今年的春晚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有别于过去三十年农民春晚的转型,从舞美到节目编排都呈现出一种现代的、城镇化的开放、包容、青春、时尚、雅丽的文化气度。这种转型正是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的必然反映。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虽说是恍如弹指一挥间,却也真真是换了人间,春晚舞台为之改革、转型,实在是与时俱进。然而,在传统的庭院炕头观看多年的观众一旦面对如此文化大开放大融合的国际化大舞台,中国结和大红灯笼挂在高科技“水幕”上,风吹麦浪飘荡在西洋油画里,茉莉花里透出法国香水的芬芳,白天鹅与钢琴王子共舞、西洋之琴中国古筝和鸣,土耳其劲舞“火”燎了东方牧歌田园,其心理的恋旧和乡愁也是难免的。当这种转型的新春晚一旦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时候,新鲜的激情和恋旧的愁绪也就交集吐露,而这些吐露经过网络新传媒的放大,也就显得格外强烈。

  其次,我认为这种众声喧哗跟观众空前的参与热情不无关系。蛇年春晚之所以能实现转型,呈现在舞台上的既有草根达人,也有科班明星;既有主流艺术家,也有坊间大腕;既有蜚声中国的好声音,也有顶尖国际的流行天后,甚至包括唐山菜农、河南民间魔术师、东北二人转,独龙族歌郎,剪窗花的南方细伢,正是新人倍出,明星荟萃。而这种空前的大场面,应该说是春晚剧组“开门”和“拆门”接纳民意智慧的结果。如果把“中国好声音”、“我要上春晚”、“直通春晚”甚至包括“星光大道”在内,包括春晚剧组的策划彩排一举一动,这台节目实际上吆吆喝喝吵吵嚷嚷了大半年,其间激发了多少人的关注和参与,又带来了多少众人拾柴群策群力,当这台晚会最后毕其功于一役的时候,持续日久的众声喧哗当然会推向高潮,而且余兴难平。

  当然,这样的众声喧哗也包括对这台新型晚会本身的贬褒毁誉,其中除了对新生事物习惯性挑剔以及对多元文化的仁智之见外,我认为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见,是这次转型比较偏重于形式而滞后于内容,或者说是形式大于内容。确实,绚烂的舞美毕竟不能代替精湛的演艺,精湛的演艺还得演绎动人的故事,最好的声音也不等于最美的歌谣,欧陆风情更难差强中国作风和气派,但内容的滞后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文艺原创力的困乏,这在语言类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文艺原创力的问题,老实说,又决不是一个春晚剧组就能突破的,甚至不是赵本山、郭德纲们凭个人才艺就能飚出来的,它还有赖于整个文化艺术对转型社会生活的理解反映能力的提高。基于当下,我认为哈文和她的剧组以及诸多艺术家们其实不愧为巧妇。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对春晚的众声喧哗,与其说是对春晚指责,还不如说是对文艺原创力的强烈呼唤!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今年的央视春晚毕竟实现转型了,虽说创新的路还很长,成功仍需努力,但新型的春晚从此开头了。这众声喧哗里,其实既有吐槽神评,更多指点希望,我们完全可以期许好戏在后头,来年更好看。

  文/曹宗国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