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山东秋种:筑牢丰收之基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下,冬小麦播种进入关键期。面对天气多变、适播期偏紧等挑战,山东全省上下沉着应对、科学施策,通过政策托底、科技赋能、农机提效、管理前移,打出一套系统完备、务实高效的秋种“组合拳”,确保了播种任务高质量完成。
政策托底,凝聚“合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将秋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及时召开全省秋种工作现场会,明确“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要求。各级财政、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协同联动,将种粮补贴、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精准送达田间地头。德州市供销社提前储备化肥16.14万吨,组建246支“送肥到田”服务队;郓城县备足近2000万公斤优质麦种,其中30%为耐晚播、抗逆性强的“鲁研951”等良种。这种“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为秋种提供了坚实保障,也让农民种粮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科技赋能,提升“智力”
面对今年秋播窗口期偏紧的实际,山东坚持“科学播种、精准施策”。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印发《“今年小麦怎么种”关键技术明白纸》,从排涝散墒、品种选择、播种量调控到施肥管理,给出清晰指引。各地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点对点”指导:曹县推广“晚播增种、浅播保苗”技术,明确“霜降后每晚播一天,每亩增播0.5至1斤种子”;兰陵县100余名农技人员蹲点包片,细化到“立冬后每晚播一天,每亩增播1至1.5斤”;郓城县依托20个田间监测点,实时监测墒情与苗情,精准锁定最佳播种期。科技的深度融入,让“晚播不减产”从理念变为现实路径。
农机发力,注入“动力”
农机是秋种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支撑。全省投入“三秋”农业机械210万台套,重点区域整合履带式收割机、高性能精量播种机等装备,有效应对雨后土壤黏重等挑战。德州、潍坊等地大力推广智能播种技术,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让播种行距一致、深浅均匀(控制在3厘米左右),显著提升出苗整齐度。淄博、济宁等地还组织农机服务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托管服务”,实现“人歇机不歇”,抢农时、保进度。农机化、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不仅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转型。
管防并重,夯实“定力”
秋种不仅是“播下去”,更是“管起来”。山东坚持“种管一体、全程发力”,将管理关口前移。各地普遍强调播后镇压、查苗补种、适时浇灌越冬水等关键措施,为晚播小麦量身定制“成长计划”。农技专家提醒,播后应及时清理秸秆、春季早划锄松土,促进根系下扎和弱苗转化。这种“全周期、全链条”的管理思维,体现了山东农业“既重当前、更谋长远”的系统观念,为来年小麦安全越冬和丰产丰收筑牢根基。
粮食安全的根基,既在广袤田野,也在制度创新与科技进步之中。面对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山东以“四力”协同,将“靠天吃饭”的被动转化为“知天而作”的主动,不仅有效应对了今年秋种的复杂挑战,更探索出一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与“藏粮于制”有机融合的新路径,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着坚实而理性的力量。(文/王鹏)
- 聊诚评|同频共振 促进齐鲁民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5-10-30
- 聊诚评|小镇冠军企业:从“资源禀赋”到“发展优势”的蝶变2025-10-30
- 聊诚评|余热成“宝”:110公里“暖气管”里的绿色协同新答卷2025-10-30
- 聊诚评|锚定特色赛道 锻造山东小镇冠军产业发展新优势2025-10-29
- 聊诚评|承齐鲁孝道之风 绘“老有颐养”新图景2025-10-27
- 聊诚评|山东小镇冠军产业:乡土间崛起的“专精特新”力量2025-10-20
- 聊诚评|小镇冠军,何以撑起山东经济的脊梁?2025-10-16
- 聊诚评|海畔筑箭台,齐鲁叩星门2025-10-16
- 聊诚评|黄河奔涌创新基因 数智重构齐鲁商脉2025-10-15
- 聊诚评|月满齐鲁照古今 山河同辉共团圆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