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治理“假环保”需要真问责

2019-12-24 10:24: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绿漆刷山、盆栽式复绿、防航拍挂网……近段时间,一些地方疑似以“伪装”方式应付环保检查的问题陆续曝光,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工作人员徐锡惠认为,五花八门的造假乱象,既有企业不注重环保、一味追逐利益的缘故,更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保责任缺失,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体现。(12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治污染、保环境已渐成社会民众的普遍共识与行为自觉。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仍存在着对环保工作不作为、慢作为和假作为的情况。比如,一些地方或企业以各种“伪装”手段欺上瞒下、应付督导、糊弄检查,这种貌似做事、实则作假的“假整改”、“假环保”不仅有害自然环境保护,也势必会污染政治生态,必须予以揭穿与矫正。

  盘点在环保督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造假者的“伪装”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比如,给裸露的山体刷上油漆,营造让秃山变“绿山”的“假绿化”;为应付环保检查搞“盆栽式”的复绿假象;以铺设“防航拍”伪装网的办法躲避环保航拍检查;用抄袭或“补发”的手段伪造环保文件,应付环保检查;通过“撒药治污”的方式影响监测数据,等等。

  “假环保”看似给造假者带来了光鲜、亮丽的政绩,实则掩盖了背后亟待解决的真问题,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与成本的无端浪费,也有可能会贻误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最佳时机。而这种有悖实事求是原则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更会对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构筑诚实守信的信用社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诱发和纵容弄虚作假的不良作风。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治理“假环保”怪象,首先要做的就是拆穿其“西洋镜”,逼其“现原形”。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识假辨伪的慧眼,练就一身“道高一丈”的降魔法术。基于“假的真不了”的社会逻辑,人们识破虚假的手段可以说不胜枚举。比如,进一步发挥好百姓监督、群众举报的作用,让“假环保”无法施展、无处逃遁;善于运用密查暗访和杀“回马枪”、搞“回头看”的办法发现“假环保”的蛛丝马迹;加强技术手段创新,用好无人机这一“延伸的眼睛”,进一步提高卫星拍摄的精度,等等。

  其次,要加大违法必究、造假问责的惩戒力度。环保督察检查不是一阵风,而是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监管举措。要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对损害生态环境和弄虚作假的“假环保”行为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对该问责而不问责的,也要切实追究。严肃查处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表态多、行动少、落实差尤其是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症和突出问题,推动作风建设,提升造假成本。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