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拉黑”,点中“医闹”痛点
2月25日,国家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公布了首批严重危害医疗秩序典型案例,除了殴打医生,还包括倒卖号源等行为。相比以往,此次卫健委对“医闹”推出惩戒新招,据悉,这193名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失信行为人的信息,已经过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推送给参与联合惩戒的各部门,共同落实联合惩戒措施。惩戒期限自行政处罚结束之日起计算,为期5年。
“医闹”为此要付出的代价可谓沉重,接下来,在就业、消费、投资、荣誉评选、出行等方方面面都会就此受限,估计这个时候,许多上了信用黑名单的“医闹”内心是崩溃的。
可以说,卫健委此举是拉黑“医闹”的创新举措。以往,有关“医闹”扰乱就医秩序、损害医护人员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而管理者面对“医闹”缺乏有效惩戒手段。限于法律规定,对“医闹”只能以批评教育为主,驱赶及行政拘留为辅,惩戒力度不够。
建立“医闹”黑名单,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解决了以上痛点,增强了惩戒力度,意味着“医闹”逐渐会发现,社会虽然无法完全限制其行动自由,却通过信用体系的全方位制裁,构建起包括“医闹”在内的信用不合格者的严密“囚笼”。这些信用不合格者没办法突破看似无形的信用边界,也不可能改变已经进入大数据系统的信用黑记录,他们终于尝到了信用一旦失去、代价就难以估量的苦头。
让“医闹”黑名单形成信用制裁链条,是构建综合整治体系的必要之举。一个“医闹”暴力殴打医护人员和维持秩序的警察,大闹医院,不仅面临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的后果,还会在日常生活乃至未来人生发展中,处处受阻,无法享受高档消费,想买房贷款也办不下来,出去旅游也被旅行社拒绝,买份保险的保费比其他人高得多,工作也受到相应影响。到这个事后,“医闹”就会明白,无视法律的任性所为不再是收益大而零风险,与此相反,要付出的代价远大于那点获得,越来越多的“医闹”只能三思而后行了。
不仅是“医闹”,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信用不只是一粒“芝麻”,更关系到每个人是否会被这个信用逐渐主导的社会所抛弃。对于公民而言,社会信用记录与自身日常生活中的信用践行程度息息相关。换言之,你可能会为自己以往对信用的轻视而付出代价,也可能获得多年来坚守信用的长远回报。信用与个人的紧密纽带由此而建立,人们将更加珍惜自身信用,社会整体信用履行度也将随之提升。因为信用交易成本过于高昂而带来的经济文化损失大大降低,民众最终发现,保护好自己的信用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事情。对于他人失信的担忧,也将随着信用建设的推进而得以逐步解决。信用记录的全民普及将带来社会运行的通畅。这就是“医闹”被社会信用体系拉黑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 清理拖欠民企中小企业账款一举三得2020-01-10
- 禁止信用卡刷首付买房很有必要2019-10-16
- 信用不是筐, 什么都能装2019-08-27
- 信用修复绝不止是给老赖“洗白”2019-07-19
- 从“租生活”中寻找生命的层次感2018-11-22
- 纠偏信用卡全额计息理所应当2018-06-07
- 互联网个人征信体系怎么建2018-05-14
- “隐形贫困人口”为何让年轻人心有戚戚2018-04-23
- 交通失信惩戒须把握好界限2018-04-11
- 信用评级 能让“差”物管变好吗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