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三农”的压舱作用
针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变化等复杂形势,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当前阶段“三农”工作的基本宗旨,要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可能出现的挑战提供有效应对。
经过不断深化改革,目前我国在城乡之间已经建立了要素自由流动制度,农民自由进城务工,同时有条件返回乡村。农民出得去又回得来,是中国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的奥秘。当前继续发挥“三农”的压舱功能,做好相关政策设计是关键。
一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来部署“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做到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的区分。乡村振兴战略是要通过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政策,来破解乡村发展不充分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乡村发展不充分实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的体现。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归根结底,需要继续推进整个经济社会建设。
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建设工作。战略决定策略,目前部分地区基层政府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存在对战略与策略的混淆。譬如,将乡村振兴这些长期性的战略工作,当做短期典型工作来抓,集中财政资金打造少数不可复制的“产业振兴”或是“生态振兴”亮点,将战略工作变成了形象工程。整体上看,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只可能在有限的地区成功,避免一窝蜂上马这类项目,避免出现烂尾。
三是,关键政策改革需稳妥推进。其中,最关键的是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目前,人多地少依然是我国农村基本格局,农业政策除了要解决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外,还要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本质是农民问题,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一定是兼顾农民问题的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集体统筹经营功能,避免出现政府帮助资本打败小农的结果。
其次是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定位于解决土地细碎和地权细碎问题,让农民更方便种地,经营权抵押等金融创新政策的成效,还需要经过更多的实践来检验。包括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征地制度等在内的建设用地制度改革,需要坚持的关键点是,土地是财富分配的工具,离开劳动投入,土地不能凭空产生财富。占全国农村绝大多数的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不包含巨大财富,不能指望通过土地制度创新来让农民凭空致富。劳动才能致富,鼓励食利对社会发展不利。
总之,我国当前阶段应继续坚持城市发展、乡村稳定的战略布局,继续发挥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稳定器和蓄水池的战略定位。以乡村稳定来保持整个社会稳定,以弹性的城乡格局来释放社会风险,坚持稳健的“三农”政策,为中国现代化构筑腾挪空间。(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 文明——在乡村与城市之间2022-12-11
- 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2020-02-17
- 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2019-10-31
- 建立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2019-10-31
- 关注留守儿童 办好“四包”寄宿制学校2019-08-08
-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2019-07-30
- 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示范路2019-03-12
- 乡村兴则国家兴2019-03-11
- 让乡村教育真正回到乡村2019-01-14
- 激发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