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治号贩子“精准打击”只是第一步

2018-12-21 10:12:00 来源:北京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打击号贩子又出新招。借鉴铁路12306的做法,北京市部分大医院开始对号贩子进行“慢速排队”,即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对那些利用抢号软件、插件的网络账户进行限制。

  看病不易,大医院名专家一号难求是常态,而众多“黄牛”哄抢号源牟利,更加剧了挂号难度和就医成本。在优质医疗资源较为集中的北京,几乎每天都上演着医院、患者与号贩子之间的博弈。虽然相关方面大力整治,但各路“黄牛”依然禁而难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隐蔽性太强,不好甄别其身份。而“慢速排队”恰好弥补了这一短板: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识别,把那些不守规矩的作弊者揪出来,使其“欲速则不达”,既增加了挂号的透明度,让隐藏在暗处的号贩子们无所遁形,又使得所有挂号者机会均等,避免了个别人对资源的垄断。

  但要看到,技术终究只是手段,仅靠“慢速排队”也难一劳永逸。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号贩子虽有所收敛,但从未绝迹。随着卫生部门推出“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改革,医院“黄牛”也顺势完成了“职业转型”:从以前的“线下炒号”,变身“线上抢号”。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与监管的“猫鼠游戏”中,不法分子似乎总有使不完的花招,总能找到技术的漏洞。比如在最近的讨论中,就有专业人士指出,简单照搬12306也许并不可取。除了对利用技术进行抢号的行为要加以限制,还需对倒号的一些重要环节如退号加以规制,从而使号贩子无法做到即退即抢、从中牟利。此说可谓切中肯綮,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任何违法犯罪现象的滋生,总有其特定的土壤。号贩子滋生的土壤,是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和相对稀缺,在这种背景下倘若技术手段被破解或是出现显在漏洞,自然会衍生诸多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号贩子短期可能有所收敛,但只要土壤还在,便难以绝迹。因此,整治号贩子既要回应现实社会诉求,更要立足长远针对背后的病灶求根治本。这一方面需要下决心铲除就医中的一切“找关系”“走后门”现象,另一方面则要改变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的状况,形成医疗资源均质化供给。同时,在医疗资源总体供小于求的背景下,需要完善理性的分级医疗制度,降低专家号的非理性需求,压缩号贩子的生存空间。

  多年前,一位女子“怒斥黄牛”的视频热传网络,从中我们看到了百姓对于公平和正义的热切盼望。让这期许不落空,善用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打击是第一步,而要标本兼治,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这也是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探索的方向。(项堃)

责任编辑:宋莉